首页> 中文学位 >普罗布考对进展性脑梗塞患者APTT、FIB、血液流变学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6h】

普罗布考对进展性脑梗塞患者APTT、FIB、血液流变学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分组方法

3.治疗方法

4.疗效评定:

5.不良反应观察及意外事件处理

6.统计学分析

结果

1.研究组及对照组患者分别在年龄结构、性别构成、病情等基线特征的比较

2.临床评定结果

3.实验室指标结果

6.不良反应

讨论

1.普罗布考对进展性脑梗塞的疗效分析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液流变学、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激酶9 (MMP-9)分析

3.安全性分析

4、问题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文缩写及中英文对照

致谢

综述:脑梗塞治疗的研究进展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普罗布考对进展性脑梗塞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液流变学、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eptidase9,MMP-9)的影响,观察普罗布考对进展性脑梗塞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普罗布考治疗脑梗塞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研究方案,纳入某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进展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患者知情同意且签定知情同意书后,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年龄构成、性别构成、体重构成、常规检查指标、伴发疾病情况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每次0.5g,每日2次,早、晚餐时服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5天后、治疗30天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分级、APTT、FIB、血液流变学、hs-CRP、MMP-9的变化情况,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总疗效,同时比较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1)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分级、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且治疗后30天的指标优于治疗后15天(P<0.05),研究组患者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分级较同期对照组均有改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  (2)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APTT较治疗前延长,且APTT治疗后30天较治疗后15天延长,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APTT较对照组同期患者均升高,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FIB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后30天FIB水平低于治疗后15天,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FIB水平较对照组同期患者均降低,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4)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及全血低切粘度较治疗前均降低,且上述指标治疗后30天低于治疗后15天,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及全血低切粘度较对照组同期患者均降低,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hs-CRP较治疗前降低,且上述指标治疗后30天低于治疗后15天,研究组患者治疗后hs-CRP较对照组同期患者均降低,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6)研究组患者治疗后MMP-9较治疗前降低,且上述指标治疗后30天低于治疗后15天,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MMP-9较对照组同期患者均降低,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普罗布考治疗对进展性脑梗塞患者的疗效显著,能够延长APTT,降低FIB水平,降低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及全血低切粘度、hs-CRP、MMP-9,明显改善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能力状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