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道德经》哲学思想在现代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6h】

《道德经》哲学思想在现代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引论

1.1选题的缘起及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国内研究概况

1.2.2国外研究概况

1.3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中国哲学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1.3.2《道德经》哲学思想概述

1.3.3本论文研究内容

1.3.4本论文研究方法

1.4本选题研究的难点与挑战

1.5创新点概要

第2章《道德经》哲学的教育价值概述

2.1价值论关照下的《道德经》

2.1.1主体价值论

2.1.2客体价值论

2.1.3实践价值论

2.1.4《道德经》价值评价的基本原则

2.1.5哲学思想进入当下应用的路径

2.2《道德经》在现代高等教育中的应用价值综述

2.2.1《道德经》多元世界观的教育价值

2.2.2《道德经》方法论的教育价值

2.2.3《道德经》辩证法的教育价值

2.2.4《道德经》整体观的教育价值

2.2.5《道德经》哲学思想教育价值的综合应用

2.3本章小结

第3章《道德经》多元世界观在现代高等教育中的应用——以大学生自我认知和多元发展为例

3.1《道德经》与大学生自我认知和发展

3.1.1我是谁?作为起点和终点的自我认知

3.1.2个性化与多元发展

3.1.3无为自化

3.2促进大学生自我认知与多元发展的实践探索

3.3未来大学教育模式的展望

3.4本章小结

第4章《道德经》方法论在现代高等教育中的应用——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例

4.1从“冲气以为和”看跨界交叉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4.2从“不争而善胜”到创新心境的培养

4.2.1强烈的创新动机是否绝对正向促进创新?

4.2.2老子不争思想概述及其启示意义

4.2.3“不争而善胜”的哲学原理及其启示意义

4.3从“涤除玄览”到直觉思维训练

4.3.1认识论视野中的创新思维

4.3.2涤除玄览与直觉顿悟

4.3.3国外大学直觉思维训练的案例分析及其借鉴意义

4.4本章小结

第5章《道德经》辩证法在现代高等教育中的应用——以本科教育“通专之辩”为例

5.1全球语境下的本科教育“通专之辩”

5.2《道德经》的哲学智慧对“通专之辩”的启示

5.2.1有与无

5.2.2朴与器

5.2.3老子的辩证统一观

5.3《道德经》思想启迪下的解决方案

5.3.1设置双重属性课程

5.3.2设计“寓通于专”类课程

5.3.3在师生中倡导“通识意识”

5.4本章小结

第6章《道德经》整体观在现代高等教育中的应用——以教学主体超越论为例

6.1现代高等教育中的教学主体论之争

6.1.1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受到的批评

6.1.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受到的批评

6.2《道德经》哲学思维对教学主体论的超越

6.2.1教学活动是否有主体?

6.2.2《道德经》超越论对真实教学活动的透视

6.2.3《道德经》超越论对西方教育理论的解读和发展

6.2.4《道德经》超越论的现实应用价值解析

6.3超越论的实现形式案例

6.3.1本科生物理实验分级教学体系

6.3.2本科生学业指导体系

6.4本章小结

第7章阐释与启迪——以新工科教育为例

7.1工程哲学与我国的“新工科”教育

7.2新工科之“新”——面向未来的应变哲学

7.3新工科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关照

7.4新工科着力“跨界融合”的哲学理解

7.5新工科注重实践与中国“知行合一”的哲学传统

7.6本章小结

第8章结论、余论和展望

8.1结论

8.2余论

8.3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部分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道德经》相传是2500年前老子所著,是中国古代先哲留给世界的智慧宝库。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道德经》的智慧正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道德经》的文本具有多释性的特点,其暗示几乎是无穷的,这也正是《道德经》耐人寻味、充满魅力的地方。《道德经》哲学不论在本体论、认识论层面,还是社会实践层面,其中蕴含的丰富的哲学思想对现代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已有文献显示,目前《道德经》与教育的相关主题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涉及具体教育教学实践操作层面,解构较多而建构不足。本论文聚焦《道德经》哲学思想在现代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文章以马克思主义实践价值观为指导,聚焦《道德经》哲学思想和现代高等教育的关系,通过在现代高等教育的实践中发掘和把握《道德经》的现实价值。文章认为,《道德经》哲学中的一系列思想,例如无为自化、见素抱朴、为而不争、有无相生、反者道之动、自知不自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等等,无不对现代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本论文不是对《道德经》的文本进行再注疏,也不是对《道德经》文本的传播普及,而是把《道德经》中蕴含的哲学智慧引入现代高等教育实践。文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避空谈,不把重点放在复述和归纳上,而是力求在解构的同时进行建构(例如在第6章提出建构“超越论”的观点),在《道德经》智慧的启迪下进行再创造。 文章从《道德经》多元世界观、辩证法、方法论、整体观等方面进行应用研究,在具体内容上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聚焦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宏观教育理念和方法,涉及大学生个性化与多元化发展、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博弈、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的教学法权衡、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与激发等宏观教育教学问题。第二部分选取了高等教育领域中“新工科”教育的具体案例,从《道德经》哲学阐释和智慧启迪角度开展对实际问题的应用研究,以期抛砖引玉,将《道德经》的哲学智慧应用于高等教育领域更广的范围。 本论文采用比较分析和定性分析,通过经典文献的理解诠释、理论的重构、比较批判、创造性思考等环节,将《道德经》的哲学思想与现代教育实践进行融合研究。在技术路线方面,本论文从现代教育实践中出现的困境、面临的挑战等问题切入,通过问题导入,选择多数国家共同存在的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分析问题从现代社会的特征如文化、政治、经济等领域出发,依据中外相关教育理论和实践来阐释教育现象和问题的性质与程度,注重教育现象和问题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的过程,注重对资料的整合,采用描述和归纳的方法,对解决办法作出合理预测,提出系列的解决思路或政策参考。 文章在比较中多维度呈现《道德经》哲学在现代高等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探索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的若干方向;有的章节尝试将科学认识与存在体识结合起来,融入科学前沿和道家智慧相结合的思考,试图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对我们熟悉的现代高等教育领域的中若干现象进行再透视,从而更好将老子的哲学智慧应用于当下和未来高等教育实践。 本论文把相关问题的讨论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文化自信的宏观语境中,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努力实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中外比较研究的视域下,重点研究《道德经》哲学思想对现代高等教育的启迪,阐释教育现象,破解教育困境,提出解决方案,展望教育未来发展趋势。 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本论文的内容主要是受《道德经》的智慧启迪而写,是努力把《道德经》的哲学思想引入当下的高等教育实践的一种再创造。面对一些世界性高等教育问题,我们可以在《道德经》的智慧启迪下提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以哲学和教育学的双重范式进一步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的独特魅力,进而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