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精神与言语共生视域下语文促进民族和谐的研究——以来宾H初级中学为例
【6h】

精神与言语共生视域下语文促进民族和谐的研究——以来宾H初级中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1.精神与言语共生相关研究综述

2.语文促进民族和谐的研究综述

一、精神与言语共生概述

(一)精神与言语共生内涵

(二)言语对语文精神成长的重要性

1.言语具备开显性

2.言语富有诗意性

3.言语具有民族性

(三)精神与言语共生的特征

1.言语渗透现实见解

2.言语流淌人生感悟

3.言语熔铸民族品格

二、精神与言语共生视域下语文课堂的表现

(一)语文思维品质的提升

1.思维的深刻性

2.思维的灵活性

3.思维的批判性

4.思维的敏捷性

5.思维的独创性

(二)作为“人”意识的觉醒

1.能够感受文本中的情感

2.通过言语开始认识自己

3.透过文本感知他人个性

(三)民族精神与情感的养成

1.言语展露热爱之情

2.言语显现优秀品格

3.言语传承民族风骨

三、精神与言语共生视域下语文对促进民族和谐的影响

(一)语文学习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1.语文学习加强各民族间沟通

2.语文学习推动本民族的认同

3.语文学习增进中华民族团结

(二)语文学习促进民族语言发展

1.语文学习推行规范语言使用

2.语文学习助力词汇创新运用

3.语文学习促进吸收不同言语

(三)语文学习催化民族情意交融

1.推动汉语学习与民族语写作

2.丰富文本独特民族情感表达

3.提供民族文学经典传播契机

四、精神与言语共生视域下语文教学促进民族和谐的现状及反思

(一)调查结果分析

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2.对本民族的看法

3.对汉族的看法

4.对中华民族的看法

5.学生的言语自觉

6.语文学习的作用

(二)语文教学促进民族和谐存在的问题

1.师生普通话和语法稍欠标准

2.学生民族情感与认知不均衡

3.课堂融入民族内容频次较低

(三)语文教学促进民族和谐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生活中不规范言语环境的影响

2.学生缺少传统文化的连续探索

3.教师不够注重精神升华的训练

五、精神与言语共生视域下语文教学促进民族和谐策略

(一)学习汉族文化精髓,领会汉族魅力

1.营造良好语言环境,提升言语表达能力

2.注重文本蕴藏意义,传递生命价值观念

3.吟诵优秀传统诗词,领略诗人内在情感

(二)赓续少数民族文化传统,增强民族情感

1.挖掘本土名人事迹,内化人物精神品质

2.创新民族作品利用,加深学生文化认知

3.举办文学分享活动,促进思维情感交流

(三)观照中华文化成长,荟萃民族结晶

1.筛选各类书籍,了解民族文化底蕴

2.整合民族资源,呈现多样民族风采

3.厚植文字情怀,树立民族文化自豪

余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许彰育;

  •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
  • 学科 学科教学(语文)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唐子江;
  • 年度 202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D63D61;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