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巫水流域传统聚落景观研究
【6h】

巫水流域传统聚落景观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绪 论

1.1研究背景

1.1.1现阶段的国家政策启示

1.1.2现阶段乡村聚落发展困境

1.1.3聚落景观研究对未来聚落发展的重要性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探究巫水流域传统聚落景观特征

1.2.2巫水流域传统聚落景观保护与发展的参考依据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国内关于传统聚落景观的研究综述

1.3.2国外关于传统聚落景观的研究综述

1.3.3巫水流域聚落景观的研究综述

1.4研究方法

1.4.1文献分析法

1.4.2野外踏勘

1.4.3比较归纳法

1.4.4图解分析法

1.5研究框架

1.6研究对象

1.6.1高椅村

1.6.2小市村

1.6.3白市村

1.6.4望东村

1.6.5邓家村

1.6.6羊石村

1.6.7大园村

1.7研究内容

第2章巫水流域自然与人文背景

2.1 巫水流域地理区位与气候

2.1.1 地理区位

2.1.2 气候环境

2.1.3 道路交通

2.2 巫水流域及五溪地区历史发展变迁

2.2.1 史前时期

2.2.2 羁縻时期(先秦—五代)

2.2.3 土司流官并存时期(两宋—清初)

2.2.4改土归流时期(清中叶后)

2.3 巫水流域人文背景

2.3.1 巫水流域多民族概况

2.3.2 巫水流域文化特征

第 3 章 巫水流域传统聚落整体景观空间

3.1巫水流域传统聚落整体景观空间构成要素

3.1.1“山-水-田-林”聚落营建模式

3.1.2传统聚落与山关系

3.1.3传统聚落与水关系

3.1.4传统聚落与田关系

3.1.5传统聚落与林关系

3.2巫水流域传统聚落景观空间格局类型

3.2.1山地丘陵型

3.2.2河谷盆地型

3.2.3河岸型

3.3巫水流域传统聚落景观空间的演变

3.3.1传统演变模式(清末以前)

3.3.2清末至解放初期

3.3.3改革开放后

3.3.4十八大以后

第4章巫水流域传统聚落内部空间景观

4.1边界与入口

4.1.1聚落边界

4.1.2聚落入口

4.2传统民居

4.2.1干栏式

4.2.2窨子屋

4.3院落空间

4.3.1院落类型

4.3.2院落景观空间组成

4.3.3院落景观构成要素

4.4街巷空间

4.4.1整体形态

4.4.2断面形式

4.4.3街巷空间尺度分析

4.5公共空间

4.6.1休闲娱乐型

4.6.2宗教信仰型

4.6.3农业生产型

4.6聚落内部空间景观的关联性

第5章巫水流域传统聚落景观演变驱动机制

5.1驱动机制

5.2基础型因子

5.2.1土地(自然环境)

5.2.2交通出行

5.2.3人口增长

5.3突变型因子

5.3.1汉文化

5.3.2少数民族文化

5.3.3政府政策

第6章巫水流域传统聚落景观保护与发展

6.1巫水流域传统聚落现存问题

6.1.1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

6.1.2乡村政策问题

6.2巫水流域传统聚落景观保护与发展策略

6.2.1与传统生活模式相结合的产业结构升级

6.2.2对重点聚落景观进行改造与更新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创新之处

3.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巫水流域属于广义上的大湘西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保留了大量具有传统风貌的聚落,但目前对该地区聚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聚落个体,少有从流域整体对聚落进行系统性研究。本文将从整体性出发,通过文献研究、野外踏勘、归纳总结分析等方法,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探究巫水流域聚落景观的类别与特征。  文章第一部分描述了巫水流域相对封闭、地势崎岖不平自然环境与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融的社会背景,探究了巫水流域的由王朝的边远新疆逐步融入到中原王朝腹地的历史发展过程。  第二部分分别从整体与内部两个层面对聚落景观进行了研究。发现当地居民在营建聚落时遵循着“山-水-田-林”模式对聚落周边的环境进行适应性的改造,形成了巫水流域特有景观空间格局。聚落的内部空间景观是聚落居民生活习俗与精神信仰的物质载体,由聚落的边界与入口、传统民居、院落空间、街巷空间、公共空间五个方面组成。边界与入口划分聚落与自然环境的界限,传统民居构成聚落内部空间景观的最基本单元,与院落一同组成了聚落街巷与公共空间。  最后一部分结合巫水流域的自然人文背景条件,通过分析影响聚落景观的基础型因子与突变型因子,探究聚落景观生成演变的内在驱动机制。并且提出了保护与发展传统聚落景观的具体策略,通过在保护当地的居民的传统生活习惯的基础上对聚落进行产业升级改造,再集中当地资源对具有较高价值的重点聚落进行升级改造,从而实现聚落景观长久有序的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