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中的利益侵占行为研究—以“银亿股份”为例
【6h】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中的利益侵占行为研究—以“银亿股份”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导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四、边际贡献与不足

第一章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公司利益侵占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利益侵占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控股股东进行利益侵占的动因

第三节 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基本方式

第二章 银亿股份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与利益侵占方式

第一节 银亿股份股权结构与股权质押

第二节 银亿股份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方式

第三节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前后的利益侵占对比

第三章 银亿股份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利益侵占的影响

第一节 银亿股份股价的短期市场反应

第二节 对公司业绩及财务风险的影响

结论与启示

一、主要结论

二、政策启示

三、后续论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股权质押是上市公司缓解流动性约束的再融资方式之一。然而,由于制度缺陷和监管漏洞,股权质押逐步演变为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工具,成为学术探究热点。考察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中的利益侵占行为,有助于投资者理解市场异象、避免投资“雷区”,有利于监管机构完善监管规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论文阐述了股权质押与利益侵占的基本原理,考察了“银亿股份”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及其藉以进行利益侵占的方式、程度,解析了它们的短期市场效应和财务效应,并据以提炼研究结论、政策启示,提出后续论题。  论文的主要观点是:  1.股权质押行为加剧两权分离度、激化代理难题,便利了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截至2018年9月22日,“银亿股份”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以累计79次的频率、占总股本 82.18%的比率高居沪深两市榜首;控股股东藉此低成本获取控制权收益,伴随或催生了多种利益侵占行为。  2.控股股东通过股权质押可多方侵占上市公司利益。在“银亿股份”案例中,其主要侵占方式是:(1)恶意占用资金,公司财务费用、非经营性占款剧增;(2)关联担保,甚至为经营不善或亏损企业担保;(3)关联交易,且有隐瞒、违规关联交易;(4)大比例派现,涉嫌操纵现金流套现和输送利益。  3.控股股东通过股权质押侵占利益削弱公司财务绩效。就“银亿股份”而言,这主要表现为财务指标恶化。其中,投入资产回报率最低仅 2.2%;固定资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持续走低,且远低于行业均值;总资产增长率最低为-6.7%。但在股权质押公告发布前后的不同窗口期,公司股价并无显著变化。  4.完善监管规制才能控制控股股东借道股权质押的利益侵占行为。监管当局针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应规定更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堵塞借此进行利益侵占的监管漏洞;上市公司应着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论文试图通过案例研究,剖析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其利益侵占之间的内在关联,增进市场主体和监管层在这方面的动态认识。但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和利益侵占行为涉及面广,公司的股价和绩效亦受多种因素制约,故而论文的考察视野仍待拓展、分析仍需深入。后续研习将就此持续努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