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上市公司设立慈善基金会的动机研究——基于盈余管理的视角分析
【6h】

上市公司设立慈善基金会的动机研究——基于盈余管理的视角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导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三、研究贡献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公司设立慈善基金会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盈余管理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公司设立慈善基金会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第四节 现有文献评述

第二章 制度背景、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第一节 制度背景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模型构建与变量定义

第二节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第四章 实证检验结果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

第二节 相关性分析

第三节 回归结果分析

第四节 进一步分析

第五节 稳健性检验

结语

一、研究结论

二、政策建议

三、局限性与后续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在公众不断呼吁优秀企业公民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慈善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社会责任,并不断创新参与慈善活动的形式,其中设立慈善基金会就是企业开展慈善活动的重要途径之一。据基金会中心网数据(CFC)统计显示,截止 2017 年12月底,全国企业基金会数量约有868家,其中由上市公司设立的慈善基金会有102家。公司设立慈善基金会可以为公司提供公益平台,整合相关资源,有助于公司的慈善行为从随机性的扶贫济困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公益运作,促进公司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设立慈善基金会的最终决定权属于营利性公司自身,在某种程度上与公司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相背离,这使得公司慈善基金会的设立动机成为学者们关注的议题。国外学者发现,公司设立慈善基金会的动机主要分为三类:利他主义、战略慈善和自利行为。我国公司设立慈善基金会到底是出于哪种动机?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慈善活动?还是另有所图?现有文献尚未对该问题展开深入研究。盈余管理是管理层为了实现自身效益最大化,主观操纵财务信息的一种活动,不仅损害了会计信息质量,还可能损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此盈余管理被视为不道德而且不负责任的行为。本文拟从盈余管理的角度探索公司设立慈善基金会的行为及其动机,设立慈善基金会的公司是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还是会掩盖其盈余管理的事实呢?另外,不同产权性质和制度环境的公司设立慈善基金会的动机是否一样?以上问题是本文重点研究内容。  本文以2007-2017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全面探讨公司设立慈善基金会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双重差分模型(DID)检验,本文发现:第一,公司设立慈善基金会之后,盈余管理显著下降,说明公司设立慈善基金会是出于利他主义或战略慈善的道德动机,因此会相应减少盈余管理行为。具体而言,利他主义观点认为公司设立慈善基金会纯粹是为了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这样的公司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道德驱使下,公司会减少盈余管理行为。战略慈善观认为公司设立慈善基金会是为获得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和良好的社会声誉等无形资源,从而帮助公司实现战略目标,因此公司不会以牺牲这一系列好处为代价进行盈余管理。第二,引入产权性质后发现,相比于非国有企业,公司设立慈善基金会与盈余管理的负相关关系在国有企业中更显著,即国有企业设立慈善基金会所蕴含的社会责任感更强。第三,相比于制度环境差的地区,公司设立慈善基金会与盈余管理的负相关关系在制度环境好的地区更显著。第四,进一步分析中,公司设立慈善基金会之后,慈善捐赠显著上升,从侧面验证了公司设立慈善基金会并不是为了进行盈余管理等私利行为,而是为了利用慈善基金会的专业化操作,实现捐赠效率和捐赠效用最大化。第五,本文通过替换盈余管理度量方法、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调整样本区间、引入真实盈余管理这四种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稳健性检验的结果也支撑了前文结论。为了更好地发挥公司设立的慈善基金会在慈善领域的作用,抑制盈余管理行为,本文提出如下的政策建议:第一,公司应当利用慈善基金会积极开展慈善活动,减少盈余管理私利行为;第二,规范公司慈善基金会治理,保持基金会独立性;第三,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加强执法力度。  本文的研究贡献和创新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两者关系的研究,本文以公司设立慈善基金会为视角,探讨其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丰富了公司慈善基金会的设立动机的研究;第二,公司设立的慈善基金会作为公司的新兴捐赠途径,是帮助公司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还是沦为管理层谋取私利的工具,本文从盈余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有助于丰富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的研究;第三,本文基于中国特有的制度背景,从产权性质和制度环境两个角度研究公司设立慈善基金会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政府及相关部门根据不同的产权性质和制度环境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方针,从而更好地发挥公司慈善基金会的优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