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西潜在课程比较及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启示
【6h】

中西潜在课程比较及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启示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致谢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国外研究综述

1.2.2国内研究综述

1.2.3国内外研究的不足

1.3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研究思路

1.3.2研究方法

1.4论文框架

1.5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潜在课程概述

2.1潜在课程的概念

2.1.1国外学者对潜在课程概念的界定

2.1.2国内学者对潜在课程概念的界定

2.1.3潜在课程概念的分析

2.2潜在课程的特征

2.2.1广泛性

2.2.2依附性

2.2.3潜在性

2.2.4持久性

2.2.5难量化性

2.2.6易接受性

2.3潜在课程的价值和功能

2.3.1潜在课程的价值

2.3.2潜在课程的功能

2.4潜在课程与正规课程的关系

2.4.1转换关系

2.4.2并列关系

2.4.3互补关系

2.4.4逆反关系

第三章中西潜在课程分析比较

3.1中国潜在课程分析

3.1.1潜在课程在中国的发展

3.1.2中国潜在课程的开发利用方式

3.2西方潜在课程分析

3.2.1潜在课程在西方的发展

3.2.2西方潜在课程的开发利用方式

3.3中西潜在课程比较

3.3.1中西潜在课程的特殊性

3.3.2中西潜在课程的普遍性

第四章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启示

4.1我国高校德育所面临的困境

4.1.1高校德育定位失衡

4.1.2高校德育方法存在缺陷

4.1.3高校德育评价制度不尽合理

4.1.4高校德育地位逐渐弱化

4.2潜在课程在高校德育中的重要作用

4.3我国高校潜在课程建设的缺失

4.3.1理念的缺失

4.3.2制度文化中缺乏对潜在课程的发掘与创新

4.3.3精神文化中缺乏对潜在课程的提炼与升华

4.4西方高校德育潜在课程建设经验

4.4.1重视课程教育,把德育内容渗透到普通课程教学中

4.4.2重视服务学生,把德育内容渗透到服务学生过程中

4.4.3重视心理咨询,把德育内容渗透到心理咨询活动中

4.4.4重视开展活动,把德育内容渗透到校内校外活动中

4.4.5重视环境营造,把德育内容渗透到情境渲染过程中

4.5借鉴西方经验,提高德育效果

4.5.1加强潜在课程与正规课程的结合

4.5.2充分发挥制度文化中的德育功能

4.5.3着重加强潜在课程中的心理教育

4.5.4培养优秀的校风、教风、学风

第五章研究结论与展望

5.1研究结论

5.2研究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潜在课程在西方的研究已有近五十年的历史,我国有意识地研究潜在课程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也历时近三十载。在我国新的课程改革方兴未艾之际,深入系统地探讨有关潜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有着特殊的意义。本论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与演绎等方法,对文献资料进行思维加工,从潜在课程概念入手,通过对中西潜在课程进行全方面的分析比较,指出中西方潜在课程在研究起点、重视程度、组织影响等方面存在差异,在研究目的意义、实施方式、实施途径等方面存在着共性,这些都根源于中西方历史文化和制度差异以及潜在课程本身的特点。只有通过对比才能看见差距,西方国家在潜在课程的研究上领先于我国,形成了许多基本经验,为我国高校德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启示,即把道德教育逐步由正规课程转向潜在课程教育,将道德教育融合在任课教师的言谈举止、科学进步的课程设置和催人奋进的校风学风这一多维空间构建之中,使学生在无课堂讲授和无集中灌输的氛围中接受道德教育。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