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儒林外史》三家评研究
【6h】

《儒林外史》三家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儒林外史》评点概况

2.1 《儒林外史》评点版本概括

2.2 《儒林外史》三家评概况

2.3 《儒林外史》评点本一览表及三家评所属评本系统

第3章 《儒林外史》三家评研究

3.1 三家评中的“主题论”

3.1.1 “为富贵”与“为功名”

3.1.2 “文以载道”与“醒世”

3.1.3 “顽然不灵”与“转死沟壑”

3.2 三家评中的“人物讽刺论”

3.2.1 “瑕正见其为真玉”与“纯正无暇”

3.2.2 “弦外之音”与“话外之意”

3.2.3 “真实’’与“虚构”

3.3 三家评中的“结构论”

3.3.1 “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

3.3.2 “作镜花水月观之”与“《史》《汉》才为稗官”

第4章 《儒林外史》三家评研究意义

4.1 三家评的理论意义

4.1.1 三家评《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4.1.2 三家评《儒林外史》“典型人物”的阐释艺术

4.2 三家评对解读《儒林外史》的意义

参考文献

附表

在校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卧闲草堂评本(以下简称卧本)、黄小田评点本(以下简称黄评)和张文虎评点本(以下简称天评),这三个评点本,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同时他们也代表了《儒林外史》的三个评点系统,本文所述“三家评”即上述三家。本文研究三家评基于李汉秋《儒林外史汇校汇评》。三家评点,以卧本最早,也是影响最深的评点,对黄评和天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三家评为《儒林外史》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除绪论外共分三章。第二章为《儒林外史》评点本概括以及三家评所属评点本系统的总结。对《儒林外史》评点本进行梳理,并对三家评所属的评点系统进行归纳。第三章主要从三家评的“主题论”、“人物讽刺论”、“结构论”进行对比爬梳,分析差别,阐释原因。《儒林外史》的主题历来都坚持卧评的“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然而每个评点者又有各自的不同见解。天评和黄评在对《儒林外史》进行评点的时候,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在“功名富贵”的主旨之上,直指“官场”之人追求“功名富贵”。评点方面都认识到小说的讽刺艺术,即人物塑造的不同。但三者在对《儒林外史》评点的过程中,用语又有不同:卧评言语平淡,评点精辟,为后世评点提供范式;黄评言语朴实,立足高远;天评言语诙谐,生动有趣。小说结构方面都认识到“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为文章的主线,但天评和黄评更侧重小说的“史家之才”。第四章为研究《儒林外史》三家评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主要从理论内涵和对小说阅读传播意义两方面进行阐述。  三家评的观点和看法,有的具有独到的见解,有的也充满了封建意识,然而这些评点是符合当时大众阅读需求的,同时对《儒林外史》的传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三家评都注意到了《儒林外史》的现实主义,深知吴敬梓的“劝世”“讽世”意味。评点不仅仅是评点者在看原文时偶然发出的感概,更是评点者与作者思想价值理念的一种客观体现。可以这样说,评点作为一种文学载体,是文学评点者的世界、历史和人生哲学观的一种体现。三个评点本的评点者所处的时代不一样,社会地位不一样,因而对《儒林外史》“主题”的认识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儒林外史》三家评在《儒林外史》主旨、人物品点、结构艺术等方面的认识均有独到的见解。三家评的观点有相同也有不同。其中相同之处是他们在对原有小说评点批评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对小说内部结构的评点,然而不同之处则是因为三家评作者不同的文化时代背景、个人生活经历、文化修养层度等造成的。《儒林外史》三家评点本在当时流传很广,说明他们的评点本是以本土文化的需求为基础,也符合当时人们的价值取向。  通过对《儒林外史》三家评的研究,既有助于阐释针对《儒林外史》的相关理论乃至丰富中国古代小说理论,也有助于阅读理解《儒林外史》这也正是本文的意义所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