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对侧皮质锁定螺钉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研究
【6h】

对侧皮质锁定螺钉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分型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剔除标准

1.2.1 诊断标准

1.2.2 骨质疏松性胫骨平台骨折Schaztker分型

1.2.3 纳入标准

1.2.4 排除标准

1.2.5 剔除标准

2.1 治疗方法

2.1.1 术前准备

2.1.2 手术方法

2.1.3 术后管理

2.2 观察指标

2.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2.2.2 围手术期指标分析

2.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3.1.1 两组患者总体随访情况分析

3.1.2 两组患者男女性别比分析

3.1.2 两组患者年龄分析

3.1.3 两组患者伤后术前时间分析

3.1.4 两组患者受伤原因分析

3.1.5 两组患者术前Schaker分型分析

3.1.6 两组患者术前骨密度分析

3.2.1 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分析

3.2.2 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分析

3.2.3 两组患者术后平均引流量分析

3.2.4 两组患者术中是否植骨分析

3.3 两组患者随访相关指标比较

3.3.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胫骨平台后倾角、股胫角及内翻角分析

3.3.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胫骨平台关节面高度塌陷分析

3.3.3 两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分析

3.3.4 两组患者末次随访膝关节HSS评分比较

3.3.5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分析

讨论

4.1 骨质疏松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概况

4 .2 传统锁定螺钉钢板内固定优劣分析和应用评价

4.3 对侧皮质螺钉的诞生和发展现状

4.3.1 对侧皮质螺钉的诞生

4.3.2 对侧皮质螺钉生物力学特性

4.3.3 临床应用评价

4.4 导师个人心得

4.4.1 术前计划

4.4.2 手术要点

4.5 本研究的意义及不足、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综述 :骨质疏松性胫骨平台骨折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进展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双侧锁定螺钉内固定系统与对侧皮质锁定螺钉系统在骨质疏松性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作用,为推广对侧皮质锁定螺钉系统在骨质疏松性胫骨平台骨折的运用提供强而有力的临床证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8年5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病历资料完整的62例骨质疏松性胫骨平台骨折,均为闭合骨折,采用对侧皮质锁定螺钉+威高接骨板内固定治疗32例(A组:对侧皮质锁定组);采用双侧锁定螺钉+威高接骨板内固定治疗30例(B组:双侧锁定螺钉组)。两组患者的手术均由本科室同一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主刀,同一手术团队进行手术,同一团队进行围手术期管理。所有的数据及表格,在调查人员的指导与讲解下,均由患者自行填写,若患者无法填写,由本科室经过严格科研训练2年以上的、具有临床医学背景的研究生完成,并采用双人双录入的数据录入方式,专人进行数据统计,专人负责随访患者,包括两组患者的随访情况,是否脱落、随访时间等。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男女性别比,年龄,伤后术前时间,受伤原因分析、术前Schaker分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中植骨情况、胫骨平台后倾角、股胫角及内翻角、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HSS评分、术后并发症等。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相对数描述膝关节HSS评分等计数资料,而其检验方法为Fisher确切概率法或配对四格表的卡方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结果:对侧皮质锁定组32例,均获得满意随访,无一例失访,最短随访时间为12个月,最长随访时间为2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5.78±2.45)个月。双侧锁定螺钉组30例,无失访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最短随访时间为13个月,最长随访时间为为2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5.45±2.33)个月。对侧皮质锁定组32例患者中,男14例,女18例;双侧锁定螺钉组30例患者中,男13例,女17例,两组患者的男女性别比无显著差异(X2=1.358,P>0.05)。对侧皮质锁定组,年龄为58岁-80岁,平均年龄为(73.54±5.67)岁;双侧锁定螺钉组,年龄为59岁-80岁,平均为(73.78±5.45)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无显著差异(t=0.257,P>0.05)。对侧皮质锁定组平均伤后术前时间为(11.21±2.43)d,而双侧锁定螺钉组为(11.56±2.87)d,两组患者的伤后术前时间无显著差异(t=-0.984,P>0.05)。对侧皮质锁定组32例患者中,车祸伤患者有11例,高处坠落伤患者有21例;双侧锁定螺钉组30例患者中,车祸伤患者有10例,高处坠落伤患者有20例,经比较两组患者的受伤原因无显著差异(X2=1.021,P>0.05)。对侧皮质锁定组32例患者中,Schaker分型中,SchakerⅡ型患者11例,SchakerⅢ型患者12例,SchakerⅣ型患者9例;而双侧锁定螺钉组30例患者中,SchakerⅡ型患者10例,SchakerⅢ型患者11例,SchakerⅣ型患者9例,经比较,两组术前Schaker分型的无显著差异(F=2.154,P>0.05)。对侧皮质锁定组32例患者中,平均术前骨密度为(0.385±0.004),而双侧锁定螺钉组为(0.387±0.005),经统计学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的术前骨密度无显著差异(t=0.154,P>0.05)。对侧皮质锁定组32例患者中,平均手术时间为(2.33±0.47)h,而双侧锁定螺钉组为(2.56±0.51)h,经统计学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t=1.574,P>0.05)。对侧皮质锁定组32例患者中,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57.87±30.49)ml,而双侧锁定螺钉组为(261.74±30.58)ml,经统计学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的术中平均出血量无显著差异(t=1.195,P>0.05)。对侧皮质锁定组32例患者中,术后平均引流量为(107.21±11.74)ml,而双侧锁定螺钉组为(106.65±11.33)ml,经统计学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的术后平均引流量无显著差异(t=1.987,P>0.05)。对侧皮质锁定组32例患者中,植骨患者有27例,未植骨患者有5例;双侧锁定螺钉组30例患者中,植骨患者有26例,未植骨患者有4例,经比较两组患者在是否植骨方面无显著差异(X2=1.871,P>0.05)。术后三天行患侧膝关节DR提示,两组患者的胫骨平台后倾角、股胫角及内翻角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经过1年后,进行随访发现,对侧皮质锁定组患者中,其胫骨平台后倾角、股胫角及内翻角均显著优于双侧锁定螺钉组(P<0.05)。在术后3天及术后1个月这两个随访时间段中,对侧皮质锁定组与常规双侧锁定螺钉组这两组患者的胫骨平台关节面高度二次塌陷高度及例数相比,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术后半年及术后1年的随访中,对侧皮质锁定组的胫骨平台关节面高度塌陷均显著低于常规双侧锁定螺钉组(t=6.321,P<0.05;t=7.214,P<0.05),且对侧皮质锁定组的胫骨平台关节面高度塌陷例数也显著低于常规双侧锁定螺钉组(X2=6.547,P<0.05;X2=7.006,P<0.05)。对侧皮质锁定组32例患者中,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1.26±2.65)周,而双侧锁定螺钉组为(16.32±2.54)周,经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存在显著差异(t=7.364,P<0.05)。。对侧皮质锁定组32例患者中,末次随访膝关节HSS评分,优、良、中、差例数分别为21例、9例、2例、0例,优良率为93.75%,而双侧锁定螺钉组优、良、中、差例数分别为10例、12例、6例、2例,优良率为73.33%,经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HSS评分存在显著差异(X2=9.254,P<0.05)。对侧皮质锁定组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发生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有3.16%;而双侧锁定螺钉组中,有1例患者发生了内固定松动/断裂,有2例患者发生了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有2例患者发生了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0.00%。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组间比较,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对侧皮质锁定螺钉内固定系统能够促进骨折愈合、早期恢复进行功能锻炼。2.对侧皮质锁定螺钉内固定系统骨质疏松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