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机构与个人投资者交易行为研究——基于反馈策略视角
【6h】

机构与个人投资者交易行为研究——基于反馈策略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机构投资者

1.2.2 个人投资者

1.2.3 反馈策略

1.3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2.2 反馈策略理论基础

2.2.1 噪声与噪声交易

2.2.2 自我归因偏差和过度自信

2.2.3 启发式偏差

2.2.4 损失厌恶和心理账户

2.3 机构与个人反馈策略文献综述

2.3.1 机构投资者反馈策略研究

2.3.2 个人投资者反馈策略研究

2.3.3 研究述评

第三章 我国机构投资者发展概况

3.2 主要机构投资者类型

3.2.1 基金

3.2.2 保险公司

3.2.3 社保基金

3.2.4 券商

3.2.5 QFII

3.3 小结

第四章 机构与个人投资者反馈策略实证分析

4.1.1 分析与假设

4.1.2 研究模型

4.2 样本选择及数据处理

4.2.1 机构投资者样本数据

4.2.2 个人投资者样本数据

4.3 实证结果与分析

4.3.1 机构投资者检验结果

4.3.2 个人投资者检验结果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5.2 政策建议

5.2.1 完善投资者结构,发展多类别机构投资者

5.2.2 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募基金评价体系

5.2.3 丰富投资类产品,增加盈利渠道

5.2.4 加强投资者教育,培养理性投资观念

5.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长期以来,“散户化”是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的主要特征,机构投资者由于在专业知识、资金规模、信息获取等方面拥有较大的优势常被认为是理性投资者,而散户则被指责为影响中国证券市场稳定的“罪魁祸首”。虽然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改善投资者结构、拓宽资金来源的目的,然而近几年机构投资者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的现象屡见不鲜,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并未有效抑制市场的异常波动,多数学者的研究表明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更倾向于采用“追涨杀跌”的正反馈策略,而个人的交易策略并不显著,这使得机构投资者稳定市场的命题存疑。因此,本文基于对市场稳定性的考虑,选取近十年具有代表性的机构与个人交易数据,对机构与个人投资者的整体与细分反馈策略进行研究。通过wind数据库搜集2007-2016年全市场的机构投资者重仓股股票和某券商的个人投资者交易数据,在时间序列上运用BW模型对投资基金、券商、社保基金、QFII和保险等机构投资者的反馈策略进行检验,并对按资金规模分类的大、中和小户个人投资者的反馈策略检验,从而探究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反馈策略倾向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机构整体在市场上会大量采取正反馈策略,个人投资者整体采用负反馈策略,但不同类别的机构投资者以及不同财富水平的个人投资者在样本期间内存在差异。其中公募基金正反馈行为最为显著,代表了机构投资者的整体行为特征;社保基金、QFII、券商和保险公司除个别时期外,无明显的交易行为特征。而个人投资者除“大户”在部分年间会采用与机构投资者相同的正反馈策略外,整体以负反馈策略为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