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理论的批判建构及现实意义
【6h】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理论的批判建构及现实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学界研究状况综述

1.3.1 论文研究的思路

1.3.2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1.3.3 本文内容结构

第二章市民社会概念演变及界定

2.1 古典市民社会理论的萌芽

2.1.1亚里士多德的市民社会

2.1.2 西塞罗的市民社会

2.2 近代市民社会的初步形成

2.2.1 中世纪孕育中的市民社会

2.2.2 ‘洛克学派’:社会是独立政治之外的存在

2.3 黑格尔:国家决定市民社会

2.3.1 黑格尔对市民社会的内涵的阐释

2.3.2 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意义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理论批判建构的探索发展过程

3.1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理论批判建构的萌芽时期

3.1.1 市民社会理论的萌芽:《莱茵报》到《德法年鉴》

3.1.2 市民社会理论的初步发展:《<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3.2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理论批判建构的基本形成时期

3.2.1 对市民社会的政治经济学批判:《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3.2.2 市民社会向生产关系理论的转向:《德意志意识形态》

3.3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理论批判建构的完善时期

3.3.1 生产关系理论与革命实践的完善:《共产党宣言》时期

3.3.2 市民社会理论的批判建构的全面完善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理论批判建构的主要方面

4.1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理论逻辑结构的批判

4.1.1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理论生产逻辑的批判

4.1.2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理论资本逻辑的批判

4.2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理论内容的批判

4.2.1 市民社会的意识形态批判

4.2.2 对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批判

4.3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理论功能的批判

4.3.1 市民社会的物质生产和分工功能批判

4.3.2 市民社会的阶级形成与阶级对抗批判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理论批判建构的现实意义

5.1 市民社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1.1 市场经济体制与市民社会内部独立性

5.1.2 构建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之路

5.2 市民社会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5.2.1 现代“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

5.2.2 现代“市民社会”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

5.2.3 构建现代“市民社会”民主政治的途径

5.3市民社会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5.4 市民社会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5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致 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戴诗琪;

  • 作者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

  • 授予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
  • 学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让新;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F42DF0;
  • 关键词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1:22:37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