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四川藏区包虫病健康信息寻求行为及传播策略
【6h】

四川藏区包虫病健康信息寻求行为及传播策略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疫情紧迫性:四川藏区的包虫病患病率较高

1.1.2 疾病可控性:健康传播成为包虫病防治的重要一环

1.1.3 传播可及性:新媒介为包虫病防治带来新契机

1.2 选题意义

1.2.1 现实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健康传播文献综述

1.3.2 包虫病信息传播相关的文献综述

1.3.3 健康信息寻求行为的文献综述

1.3.4 综述小结

1.4 研究的理论依据

1.4.1 健康服务使用行为模型(BMHSU)

1.4.2“知信行”行为理论(KAP Theory)

1.4.3 创新扩散理论(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Theory)

1.4.4 计划行为理论(Planned Behavior Theory)

1.5 研究的目的、方法及创新点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的创新点

1.5.4 研究思路

第二章 四川藏区包虫病易感人群的防控现状

2.1 四川省包虫病的流行概况与特征

2.1.1 性别特征:女性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

2.1.2 生命周期特征:各年龄段均缺乏特异性免疫力

2.1.3 民族及宗教信仰特征:藏族特别是佛教信仰人群检出率最高

2.1.4 职业特征:寺院僧侣检出率明显较高

2.2 四川藏区包虫病流行的几大问题

2.2.1 社会经济水平欠发达,群众的生活水平有待提高

2.2.2 高海拔牧区条件限制,人畜共患包虫病

2.2.3 传统观念的束缚,科学文化素质亟待提高

2.2.4 医疗卫生条件有待改善,生冷饮食习惯有待转变

2.3 四川藏区包虫病健康信息的传播现状

2.3.1 信息提供:依靠传统媒体及其新媒体平台

2.3.2 信息渠道:主要依托人际渠道被动获取

2.3.3 信息传播:存在一种无形地“知识沟”

2.4 四川藏区包虫病的主要防控措施

2.4.1 包虫病预防的方式

2.4.2 包虫病防控的形式

2.4.3 包虫病防控的模式

2.4.4 包虫病防治的政策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地点与研究对象

3.1.1 研究地点选取

3.1.2 大则乡的区位与健康概况

3.1.3 研究对象

3.2 研究的基础模型构建

3.2.1 测量因素描述

3.2.2 研究假设

3.3 研究工具

3.3.1 问卷设计

3.3.2 样本选取与抽样方法

3.3.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3.3.4 信度与效度检验

3.4 深度访谈设计

3.4.1 访谈提纲设计

3.4.2 访谈人员的确定

3.4.3 访谈开展情况

第四章“知信行”概况与健康信息寻求行为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1 人口统计学概况

4.1.1 样本性别比例

4.1.2 样本年龄结构

4.1.3 样本民族比例

4.1.4 样本家庭的主要经济情况

4.1.5 样本婚姻状况

4.1.6 样本受教育程度情况

4.2 健康生活环境概况

4.2.1 生活习惯与行为:生冷饮食习惯有所转变

4.2.2 当地医疗保健状况:基本医疗保障条件得到改善

4.2.3 医患互动情况:医护人员的态度影响患者主动寻求信息

4.3 包虫病易感人群的健康认知

4.3.1 个人健康情况的自我评价:部分人群过于乐观与自信

4.3.2 个人健康情况的风险感知:风险感知影响行动判断

4.3.3 个人健康情况的自我效能:“知识沟”造就感知度较高

4.3.4 包虫病的认知程度:认知面较窄,信息需求程度较高

4.4 包虫病防控的态度与行为

4.4.1 包虫病防控的行为认知:健康扶持政策认知度相对较低

4.4.2 包虫病防控的行为意愿:行为缺乏持续性,仍有提升空间

4.4.3 包虫病防控的健康信念:总体较好,少部分人群有待转变

4.5 包虫病健康信息的媒介接触与使用

4.5.1 媒介使用行为:最常接触手机,电视大多为“摆设”

4.5.2 包虫病信息接触频率:手机渠道最为频繁,特别是微信语音

4.5.3 网络健康信息的使用行为:网络成为健康信息寻求的“主阵地”

4.5.4 健康信息源的信任度:人际渠道和微信群信息最被信任

4.6 包虫病健康信息的寻求行为

4.6.1 寻求目的:基于人际关系与血缘关系的寻求

4.6.2 寻求途径:选择动机为人际关系亲密度和宗教文化等因素

4.6.3 寻求内容:以包虫病的预防治疗信息为主,政策信息较少

4.6.4 寻求行为的把握程度:信息源单一,普遍较为自信

4.6.5 网络寻求频率:大部分通过网络寻求,但总体占比较少

4.7 社会资本与包虫病信息支持

4.7.1 异质社会资本:信息支持覆盖较广,以地缘关系组织为主

4.7.2 同质社会资本:信息获取路径自上而下

4.7.3 人际紧密程度:紧密度较高,出现“文化反哺”现象

4.8 包虫病易感人群健康信息寻求的差异性检验

4.8.1 人口统计学变量:职业、婚姻等诱发因素较为显著

4.8.2 个人健康状况:自我效能、自我感知等多个需求因素显著

4.8.3 社会资本的支持:个人获得家人健康支持的状况影响主动寻求

4.8.4 媒介接触与使用:接触信息愈多,更倾向于主动寻求健康信息

4.8.5 信源渠道的信任度:信源的信任度愈高,健康信息更易被使用

4.9 包虫病健康信息寻求行为与防控认知、行为、态度的相关分析

4.9.1 主动寻求健康信息的易感人群,防治行为认知和态度较好

4.9.2 主动寻求健康信息的易感人群,防治知识掌握程度较高

4.9.3 主动寻求健康信息的易感人群,医患沟通满意程度较高

4.10 假设验证

第五章 四川藏区包虫病易感人群的健康信息传播的策略

5.1 包虫病易感人群在主动寻求健康信息中所伴随的问题

5.1.1 信息与接触:信息的选择和回避形成信息屏障

5.1.2 信息与差距:持续理解信息的偏差,带来信息焦虑

5.1.3 信息与娱乐:信息的使用动机主要是满足娱乐需求

5.1.4 信息与协作:社会团体的参与,产生信息的交换

5.2 包虫病易感人群在主动寻求健康信息中的劝服传播

5.2.1 消散与弥合:劝服传播中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边界

5.2.2 交流与共享:新媒体传播健康信息作为劝服传播的有效路径

5.2.3 复合与联动:组织传播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劝服传播力量

5.3 包虫病易感人群主动寻求健康信息的健康传播策略

5.3.1 分阶段加强包虫病易感人群的健康信息管理

5.3.2 建立健康信息基层推广小组,动员群众主动寻求信息

5.3.3 利用移动互联社交平台,建立健康信息传播社群

5.3.4 利用“重要他者”,与专业社交媒体建立合作

5.3.5 团结宗教意见领袖,用好人际传播

5.3.6 讲好藏区防控故事,做好多种形式的健康传播

5.3.7 讲求防控信息的传播原则,构建包虫病健康传播伦理共识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刘超;

  • 作者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

  • 授予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
  • 学科 新闻与传播硕士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詹恂;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