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学语文教材古诗词典故教学研究——以苏教版为例
【6h】

中学语文教材古诗词典故教学研究——以苏教版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2文献综述

1.3研究内容

1.4研究方法

第2章 中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典故与用典概述

2.1 典故、用典的内涵

2.2 中学语文教材中用典古诗词汇总

2.3 中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用典来源

2.4 中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用典类型

2.5 用典的修辞效果

第3章 中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典故教学现状分析

3.1 古诗词典故教学现状

3.2 古诗词典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3 古诗词典故教学中存在弊端的缘由

第4章 古诗词典故教学的依据及相关建议

4.1 初中古诗词典故教学的依据

4.2 高中古诗词典故教学的依据

4.3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相关教学要求

4.4 学生对于典故的积累

4.5 教师的教学方法

第5章 中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典故的教学意义

5.1 对学生的影响

5.2 对老师影响

5.3 对社会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滋养了浩如烟海的诗词歌赋,“用典”是古诗词创作的重要手法。用典,从表面上理解便是运用典故,在诗词中运用特定的典故表达观点或者抒发情怀,可以说是引典入诗,以诗咏情。然而在古诗词典故教学过程中,因为典故的纷繁复杂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精力去积累学习,不仅如此学生处境困难,教师在讲解古诗词中的典故时也会遇到诸多不容乐观且棘手的麻烦情况。  古诗词典故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一环,处于紧要位置。但由于传统应试机制的不合理等多方面原因,古诗词典故教学往往不能引起教育界的充分重视。殊不知古诗词中的典故对于整篇诗词来说往往是点睛之笔,诗人的境遇、抱负、情感以及价值观等往往蕴含在所用的典故之中,有时候“知典”就能基本把握整首诗词的基调,深深影响着对古诗词的理解与赏析。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直面问题,积极寻求解决之道。本文拟在前人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广泛搜集、分析资料,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进一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