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少毛症临床与遗传学研究
【6h】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少毛症临床与遗传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2.2实验试剂

2.2.1 DNA提取试剂

2.2.2 DNA标准化试剂

2.2.3 PCR反应及电泳试剂

2.2.4 PCR产物纯化和测序试剂

2.3实验仪器

2.4分析软件和电子数据库查询

2.5实验方法和步骤

2.5.1 毛发标本采集及扫描电镜检查

2.5.2基因组DNA的提取

2.5.3 DSG4、LIPH和LPAR6基因引物设计、稀释和保存

2.5.4 PCR反应

2.5.5 PCR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

2.5.6 PCR产物纯化

2.5.7 PCR片段测序

3. 实验结果

3.1 三例常染色体隐性单纯性少毛症(ARHS)家庭情况

3.1.1 家庭遗传学调查调查

3.1.2 临床表现及病发扫描电镜检查结果

3.2 一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羊毛状发伴少毛症(ARWH/HT)家庭情况

3.2.2 临床表现和病发扫描电镜检查结果

3.2.3 致病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3.3 基因型-表型分析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课题综述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遗传性秃发或少毛症是一组表现为毛发持久性部分或完全缺失的遗传性疾病,该组疾病具有临床和遗传异质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单纯性少毛症又称局限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少毛症,主要累及头发,通常在出生时即出现毛发稀少,出生1周后头发剃除后即不再重新生长,表现为头发、眉毛、睫毛、体毛稀少,腋毛和阴毛可稀少、缺乏或正常。遗传性羊毛状发是一种发生于高加索人或亚洲人群中以紧密卷曲的头发为特征的遗传性疾病,通常出生时即发病,整个头发粗糙、无光泽、干燥、卷曲,引起头发弥漫性羊毛状外观和稀少,同时可有毛发色素减退。眉毛、睫毛和胡须稀少或正常。牙齿、指趾甲和出汗正常,极少伴有掌跖角化和毛周角化症。迄今已经报道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单纯性少毛症(ARWH)存在5种类型,分别与DSG4(18q12.1)、LIPH(3q27.3)、LPAR6(13q14.11-q21.32)及位于染色体10q11.23-q22.3、7p22.3-p21.3区域的致病基因突变有关;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羊毛状发伴少毛症(ARWH/HT)的致基因为LPAR6和LIPH基因。
  目的:(1)探讨3例ARHS和1例ARWH/HT家庭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分子遗传学发病基础;
  (2)探讨ARHS、ARWH/HT基因型和临床表型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对3例ARHS和1例ARWH/HT家庭进行遗传学调查和临床检查,并采集患者病发进行扫描电镜检查,采集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和200例无亲缘关系的正常对照血样提取DNA,采用PCR扩增患者和健康对照DSG4、LIPH和LPAR6基因的全部外显子编码区及侧翼序列,应用ABI3730XL测序仪进行直接测序检测有无致病性突变。总结国内外文献,探讨ARHS、ARWH/HT突变位点与临床表型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1)3例ARHS患者均表现为出生时即发病,头发生长非常缓慢。体检:头发弥漫性稀疏、细短,其中2例伴发眉毛轻度稀疏,1例伴发腋毛、阴毛缺乏,牙齿、指(趾)甲、掌跖及智力发育均正常。病发SEM示:3例均出现发干毛小皮不同程度的剥脱,其中1例伴有发干扭曲、显著粗糙不平和多处小孔。1例ARWH/HT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头发弥漫性稀疏卷曲,胡须稀疏,腋毛缺乏,眉毛、睫毛及阴毛无受累,牙齿、指(趾)甲及掌跖正常。SEM示:发干轻度扭曲,部分发干扁平,表面较多不规则纵沟,毛小皮严重剥脱。
  (2)DNA测序结果显示,在3例ARHS中,1例出现LIPH基因纯合错义突变c.742C>A(p.H248N),3例均未检测到DSG4和LPAR6基因突变。1例ARWH/HT患者出现LPAR6基因纯合缺失突变(c.328_330delATT,p.Ile110del),其父母和妹妹均为杂合状态,未检测到LIPH基因突变。
  (3)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显示,ARHS、ARWH/HT致病基因突变位点与临床表型之间无明确关联。
  结论:(1)ARHS的临床特征是出生时即发病,头发生长非常缓慢,头发弥漫性稀疏、细短,眉毛、睫毛、胡须、腋毛及阴毛可正常、稀少或缺乏。病发SEM主要表现为发干毛小皮不同程度的剥脱,大部分发干无扭曲。ARWH/HT的临床特征为出生时即发病,头发生长缓慢,头发弥漫性稀疏、卷曲和粗糙,可伴发胡须、腋毛受累。病发SEM主要表现为发干毛小皮严重剥脱,表面较多不规则纵沟。
  (2)LIPH基因的纯合错义突变(c.742C>A,p.H248N)和LPAR6基因的纯合缺失突变(c.328_330delATT,p.110delIle)分别是1例ARHS和1例ARWH/HT的分子遗传学发病基础,为进一步开展遗传咨询和产前基因诊断奠定基础。
  (3)ARHS、ARWH/HT致病基因突变位点与临床表型之间无明确关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