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某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6h】

某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2.2 研究资料与方法

2.3 技术路线

2.4 质量控制方法

2.5 资料的整理和录入

3 结果

3.1 临床实践基地基本情况

3.2 带教老师基本情况

3.3 医学生基本情况

3.4带教老师与医学生双向评价

3.5 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影响因素

4 讨论

4.1 针对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医学生制定临床实践大纲,实施分层教学

4.2 临床实践大纲内容安排应兼顾条理性与灵活性

4.3 增加医学生临床实践操作和门诊实践机会

4.4 开展对临床实践质量全面系统的评价

4.5 改变现有医学生管理模式,建立网络教学平台

4.6 以临床医师技能考试为导向,提高执业医师通过率

4.7 完善临床教学工作效果的评估监督机制

4.8 增加医患沟通课程,培养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

4.9本研究不足之处

4.10研究展望

5 结论

5.1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5.2 本研究的意义

参考文献

附件

附录

致谢

综述: 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展开▼

摘要

背景:为培养高质量临床医学人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提出完善教育培训体系构建,逐步在全国确立“5+3+X”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规范化的临床医学实践基地成为重要环节。作为临床医学实践基地的主体,论文通过对某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的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要求及临床操作情况进行调查,发现目前临床实践基地建设中存在不同层次医学生的临床实践内容不衔接、重复或者缺漏等问题,这种医学人才培养无阶梯性现象,影响医学人才培养连贯性,教学管理部门亟需制定科学的医学生管理细则,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发展连贯的“医教协同模式”。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某医科大学临床实践基地调查研究和访谈交流,客观了解医院基本情况、带教老师带教方式、基地医学生临床实践大纲细则、临床操作等情况,分析专科、本科、研究生培养是否做到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以及现有临床实践制度的可行性,为进一步探索建设合理阶梯性的临床实践基地提出相关对策,从而避免不同专业、学历层次的临床实践内容“一刀切”现象。
  方法:此次研究选取某医学院校3家附属医院的专科及本科实习生及研究生为调查对象。依据某医学院校《实习基地评审标准》、《医学高等专科临床实习手册》、某医学院《临床实习大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自行设计《临床医学生调查问卷》调查表并展开调查,采取开放式与封闭式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运用Excel2007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整理,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1)各家医院师资力量分布不均衡,临床实践基地高级师资力量较少,带教队伍偏年轻化,中高级带教老师比例失调。(2)基地采用丰富多样的带教形式和教学方法,具有系统的带教质量监控制度。(3)专科和本科实习大纲总体相似,要求略低于规培内容,本科实习没有按照科室细分,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但内容不具体不便于执行;规培轮转科室覆盖范围全面,内容安排明确精细。(4)不同专业、学历层次临床操作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专科及本科实习生临床实践情况与大纲要求存在差距。(5)根据某医学院校《实习基地评审标准》设计调查表,按照被调查者评分将影响临床实践效果评价因素分为一级影响因素师资队伍、基地硬件建设、临床教学、组织管理、自身因素五个方面,及二级影响因素若干。调查发现带教老师是影响临床实践满意度的关键因素,自身临床知识扎实与否对临床实践质量也有重要影响。
  结论与建议:不同专业、学历临床实践效果差别明显,针对不同学历制定大纲,实施分层教学;临床实践大纲内容安排应兼顾条理性与灵活性;教学工作评估机制有待完善,需开展对临床实践质量全面系统的评价;临床实践基地管理模式落后,改变现有医学生管理模式,建立网络教学平台;以临床医师技能考试为导向,提高执业医师通过率;完善临床教学工作效果的评估监督机制;医学生缺乏临床实践机会,建设模拟中心,增加医学生临床操作机会;增加医患沟通课程,培养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