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贝思·亨利《芳心之罪》的心理解读
【6h】

贝思·亨利《芳心之罪》的心理解读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引言

1.1贝思·亨利

1.2 《芳心之罪》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概述

2. 马格拉斯三姐妹的本我、自我和超我

2.1 莱尼的超我

2.2 梅格的本我

2.3 贝贝的自我

3. 马格拉斯三姐妹的冲突与焦虑

3.1 莱尼的抑郁

3.1.1身体缺陷

3.1.2 精神创伤

3.2 梅格:象牙塔中的自恋者

3.2.1 现实中的梅格

3.2.2 幻想中的梅格

3.3贝贝的传承与突破

3.3.1 孤独世界的弃儿

3.3.2 无爱婚姻里的枪手

4. 玛格拉斯三姐妹对冲突和焦虑的防御

4.1 莱尼的防御机制

4.1.1 压抑

4.1.2 认同

4.2 梅格的防御机制

4.2.1 退化

4.2.2 反向作用

4.3 贝贝的防御机制

4.3.1 退化

4.3.2 自杀

5. 马格拉斯三姐妹的核心问题

5.1 莱尼的核心问题

5.1.1 自卑

5.1.2不稳定的自我意识

5.1.3 害怕被抛弃

5.2梅格的核心问题

5.2.1 害怕被抛弃

5.2.2 自卑

5.3 贝贝的核心问题

5.3.1 死亡的创伤

5.3.2 害怕孤独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党丽娜;

  • 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学科 戏剧戏曲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肖飚;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