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实验用小型猪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模型的建立
【6h】

实验用小型猪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模型的建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1.1 静脉桥血管再狭窄机制

1.2 预防移植静脉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1.3 动物模型的构建现状

2 材料与方法

2.1材料

2.2模型建立方法

3.结果

3.1 术中血流动力学观察

3.2 术中内环境观察

3.3 术中直视下观察

3.4 术中及术后输液量和引流量的观察

3.5 术中主要步骤用时

3.6 形态学观察

4.讨论

5.结论

6.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血管外支持物预防移植静脉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展开▼

摘要

目的:
  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中,自体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 Vein GSV)是最常用的桥血管替代品,但是,移植静脉本身也会受到早期的血栓形成和晚期的静脉性疾病而出现再狭窄的可能。至今,在临床上还没有完善的方法来解决移植静脉再狭窄这一问题,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对进一步检测可能的治疗和干预方法的临床实用性是至关重要的。本实验课题组用小型巴马猪的自体大隐静脉建立有效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模型,手术过程模拟人的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PCABG),移植静脉也模拟于冠状动脉旁路的“生理环境”,旨在探讨有效的、可重复的、更接近于人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模型的建立方法。
  方法:
  随机选取12头健康巴马小型猪(雌雄不拘,6~7月龄,体重25-30 kg),麻醉后予以呼吸机辅助通气,取下10~15 cm自体大隐静脉,取离体大隐静脉1~2cm用10%中性甲醛固定,行HE染色观察移植静脉术前内膜及中膜厚度。手术过程模拟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移植大隐静脉远心端与主动脉或左锁骨下动脉端侧吻合,近心端与冠脉前降支中远段端侧吻合,并结扎冠脉前降支近段。术中取4个时间点(T1:麻醉后,T2:与大动脉吻合时,T3:与冠脉吻合时,T4:关胸前)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取两个时间点(T1:麻醉后,T5:拔除气管插管前)观察内环境的稳定性。术后予以补液、抗炎、抗凝,常规喂养,存活4周,原手术径路径路胸腔,取出移植静脉,常规性病理切片后观察术后4周的静脉桥内膜、中膜增生情况。
  结果:
  12头小型猪经过实验后有11头存活4周(其中1头因术中突发室颤抢救失败);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经统计学分析,麻醉后(T1)与关胸前(T4)的收缩压(SBP122.55±9.69 VS119.36±9.30)、舒张压(DBP62.8±11.02 VS62.00±7.73)、心率(HR106.6±14.33 VS107.55±10.70)及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98.91±1.22 VS99.36±0.81)相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内环境稳定,经统计学分析,麻醉后(T1)与拔除气管插管前(T5)相比较,内环境中 PH值、PaO2、PaCO2、HCO3ˉ、Na+、K+各项指标前后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乳酸(Lac0.66±0.16 VS1.59±0.33)指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检验水准α=0.05),血红蛋白(Hb110.18±8.73 VS96.18±7.88)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检验水准α=0.05);术后4周静脉桥内膜及中膜增生明显,术后4周移植静脉内膜厚度与术前相比(199.24±14.07 VS129.59±10.5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4周中膜厚度与术前相比(211.30±10.47 VS136.71±9.51),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自体大隐静脉远心端吻合至主动脉或左锁骨下动脉,近心端吻合至冠脉前降支中远段的小型猪冠脉旁路移植模型方法确实有效,具有可重复性及可操作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