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人格特质和心理安全感的关系研究
【6h】

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人格特质和心理安全感的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关于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

1.2有关人格特质的研究

1.3关于安全感的研究

1.4 问题提出

2 研究过程方法

2.1研究目标、内容及假设

2.2研究对象

2.3研究工具

2.4施测和数据处理

3 研究结果

3.1初中生的家庭教养方式、人格特质和心理安全感整体现状描述

3.2家庭教养方式、人格特质和心理安全感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3.3家庭教养方式、人格特质和心理安全感的关系分析

4 讨论与分析

4.1家庭教养方式、人格特质和心理安全感的现状及人口学变量上的特征

4.2家庭教养方式、人格特质和心理安全感的关系研究

5 结论与展望

5.1研究结论

5.2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初中阶段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什么这么说?一是因为在学业方面,家庭和学校对这一时期的学生相对小学时期来说更严格。二是因为这一阶段也是初中生身体和身心剧烈变化的阶段。特别是初二这一年,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很大发展。我们会发现在初一还是小布点的孩子,此时与我们几乎都一样高了。同时,处于这个时期的初中生,告别无忧无虑的小学生活,迎来人生的第二个叛逆期,面对自己的身体、身心上的变化,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和行为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初中生是否会感到无所是从?是否会丧失孩童时期的安全感?家庭教养方式和人格特质在其中又起着怎样的影响作用?为了进一步探讨家庭教养方式、人格特质及心理安全感的关系问题,以提升初中生的心理安全感,为其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从阜阳市区、城镇、农村三所学校共抽取380名学生,进行相关研究(采用简式家庭教养方式问卷(EMBU)、艾森克人格问卷(EPQ-C)和丛中的心理安全感问卷)。研究结论如下:
  (1)现代家庭,父母以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为主,较少采用拒绝的教养方式,但过度保护的家庭教养方式仍普遍存在;父母的情感温暖在人口学变量上没有区别,但拒绝因子的家庭教养方式在家庭经济状况、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
  (2)在人格特质上,中学生大多倾向于外向,好交际,喜欢幻想、冒险和刺激,但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容易出现情绪低落和郁闷的心情;在精神质的维度上得分相对较低,说明中学生行为都比较讲究实际,不会不顾危险的去干某些事情。内外向维度在经济状况的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
  (3)目前初中生心理安全感较高,心理安全感各维度在年级的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且随着年级的增加心理安全感越来越强。
  (4)家庭教养方式的各维度和人格特质中各维度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家庭教养方式中的父母情感温暖维度与人格特质中的内外向维度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家庭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与人格特质中的神经质和精神质维度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关;与家庭教养方式中的拒绝维度与人格特质中的神经质和精祌质维度存在显著地正相关。回归显示:母亲情感温暖对中学生的内外向的影响大于父亲;母亲对中学生神经质的影响大于父亲;父亲的拒绝比母亲的拒绝更易形成初中生的孤僻、进攻、仇视的心理。
  (5)父母的情感温暖维度与心理安全感两维度成显著正相关,父母的过度保护维度、拒绝维度与心理安全感的两维度成显著负相关。回归显示:父亲的情感温暖比母亲的情感温暖更能培养孩子的人际安全感;母亲过多的拒绝否定会使孩子丧失心理安全感中的确定控制感。
  (6)人格特质中各维度与心理安全感的各维度均存在显著相关,心理安全感的两维度都与人格特质中的内外向呈显著正相关,与神经质和精神质成显著的负相关。回归显示:人格特质中的内外向对中学生的心理安全感影响最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