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超声在颈神经丛阻滞中的应用
【6h】

超声在颈神经丛阻滞中的应用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建立超声定位颈椎横突的方法并验证其正确性,在此基础上比较超声引导下两种颈神经丛阻滞(颈丛阻滞)方法即C4横突一点法和C2、C3、C4横突三点法的麻醉效果及膈肌运动受限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方法:第一部分对15例健康志愿者通过超声和传统手法分别对右侧颈椎横突进行定位,超声定位是通过定位C1、C2横突间椎动脉生理弯曲后进而间接定位C2、C3、C4横突,传统手法定位即通过体表解剖位置进行定位,再用C臂机定位C2、C3、C4横突,进而验证和比较超声定位和传统手法定位的正确性。第二部分选择60例健康志愿者,按性别分为两组,通过M型超声观察两侧膈肌的运动幅度,建立M型超声测量膈肌运动的方法,为第三部分中颈丛阻滞中观察对膈肌的运动的影响建立了观察方法。第三部分通过超声引导进行颈丛阻滞,阻滞方法分为单侧C4横突一点法和单侧C2、C3、C4横突三点法颈深丛阻滞,两种方法均进行双侧颈浅丛阻滞。选择30例行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一点法阻滞和三点法阻滞。一点法颈深丛阻滞以超声引导在C4横突前后结节间注射0.375%罗哌卡因9 ml。三点法颈深丛阻滞通过超声引导于C2、C3、C4横突前后结节间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3 ml。两组颈浅丛阻滞的操作一致:将探头放置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显示胸锁乳突肌横切面,运用水分离技术,将药液注射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下方,前、中斜角肌上方,针尖向锁骨方向偏转注射0.2%罗哌卡因5 ml,再偏转针尖方向至偏向头侧,推注0.2%罗哌卡因5 ml,双侧浅丛共注射0.2%罗哌卡因20 ml。观察指标:起效时间、麻醉优良率、阻滞前和阻滞后5 min、10 min、15 min、20 min、30 min的生命体征,各种并发症和阻滞前后膈肌运动幅度的变化。   结果:超声定位C2、C3横突与传统手法定位C2、C3横突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C2、C3、C4横突三点法颈深丛阻滞和C4横突一点法颈深丛阻滞进行对比,三点法组的耳大神经分布区域起效时间短于一点法组,而锁骨上神经分布区域起效时间长于一点法组(P<0.05)。三点法组的优秀率较一点法更为完善(P<0.05),两种方法成功率无明显差异。三点法组出现1例喉返神经阻滞占6.7%,一点法组出现3例喉返神经阻滞占20%。三点法组未发生膈神经麻痹,1例部分膈神经阻滞,一点法组1例膈神经阻滞,3例膈神经部分阻滞。两组均无误入血管、局麻药中毒。   结论:超声可以作为颈深丛阻滞的定位方法并可进行实时引导颈丛神经阻滞。通过超声准确定位,进行C2、C3、C4横突三点法和C4横突一点法两种颈深丛阻滞方法的麻醉效果比较发现,三点法颈深丛阻滞比一点法更为完善,且并发症发生例数(但差别未得到统计学支持)较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