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美国“抵消战略”研究
【6h】

美国“抵消战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1 概念界定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创新思路

第二章 “抵消战略”的历史起源

2.1 “新面貌”战略

2.1.1 “新面貌”战略的背景

2.1.2 “新面貌”战略的提出

2.1.3 “新面貌”战略的实施

2.2 “抵消战略”

2.2.1 “抵消战略”的背景

2.2.2 “抵消战略”的提出

2.2.3 “抵消战略”的实施

2.2.4 能力运用:“空地一体”

2.2.5 “抵消战略”的地位

第三章 第三次“抵消战略”的驱动因素

3.1现实威胁转变

3.1.1 世界主要国家的挑战

3.1.2 地缘战略态势的变迁

3.2 经济环境恶化

3.2.1 债务规模上升

3.2.2 军费开支锐减

3.2.3 国防研发费用下降

3.3 作战领域的挑战

3.3.1 精确武器技术的扩散

3.3.2 “反进入/区域拒止”能力的增强

3.3.3 “反进入/区域拒止”的作战挑战

3.3.4 “反进入/区域拒止”战略的威胁

3.4 第三次“抵消战略”的出笼

3.5 第三次“抵消战略”的动因

3.5.1 历史文化推动

3.5.2 战略思维牵动

3.5.3 官方探索驱动

第四章 第三次“抵消战略”的内容属性

4.1 目标指向

4.2 本质属性

4.2.1 非对称性

4.2.2成本属性

4.2.3 时空属性

4.2.4 话语权属性

4.2.5 间接威慑属性

4.3 总体思路

4.3.1 “三位一体”架构

4.3.2 路径方针选择

4.3.3 作战任务规划

4.3.4 “智能作战模式”

第五章 第三次“抵消战略”的构想实施

5.1 能力设计

5.1.1 探索战斗力生成准则

5.2.3 构设“全球监视与打击网络”

5.2.4 规划关键前沿技术发展

5.1.5 提出“长期研究和发展规划”

5.1.6 确定战略核心能力

5.2能力获取

5.2.1 国防创新体系

5.2.2 国防部机构调整

5.2.3 国防采办制度改革

第六章 第三次“抵消战略”的分析评估

6.1 逻辑评估

6.1.1 大国威胁是首要

6.1.2 颠覆性技术优势可应对大国威胁

6.1.3 美国能够获取颠覆性技术优势

6.2 前景评估

6.2.1 “抵消战略”的“遁形”

6.2.2 “抵消战略”的“隐形”

6.2.3 “抵消战略”的“变形”

6.3 影响评估

6.3.1 对美国的影响

6.3.2 对世界的影响

6.3.3 对我国的影响

结 语

致 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李路;

  • 作者单位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 授予单位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 学科 军事战略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蔡华堂;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