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钨氧化物及其复合物的可控合成与光催化性能和机理研究
【6h】

钨氧化物及其复合物的可控合成与光催化性能和机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光催化技术的原理

1.3光催化技术的应用

1.3.1 光催化降解气态污染物

1.3.2 光催化净化水环境

1.3.3 光催化制氢

1.3.4 光催化转化CO2

1.3.5 光催化固氮

1.3.6 光催化绿色有机合成

1.4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的影响因素

1.4.1 半导体光生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率

1.4.2 半导体光催化剂的光响应范围

1.4.3 半导体能带结构

1.4.4 光催化剂的粒径尺寸及比表面积

1.4.5 光催化剂的微观结构

1.4.6 光催化剂的稳定性

1.5 半导体光催化剂的改进策略

1.5.1 阳离子/阴离子掺杂

1.5.2 缺陷工程

1.5.3 低维半导体材料

1.5.4 贵金属表面修饰

1.5.5 半导体复合

1.6 光催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1.7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1.7.1 选题依据

1.7.2 研究内容

第2章 M0.33WO3(M=K, Rb, Cs)纳米棒的合成及其光催化转化空气中CO2 的性能和机理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2.2 光催化材料的合成

2.2.3 光催化材料表征实验

2.2.4 光催化还原CO2实验

2.2.5 13C标定光催化产物的实验

2.2.6 全流动相下光催化还原空气中CO2的实验

2.2.7 理论计算

2.3 分析和讨论

2.3.1 光催化剂的物相表征分析

2.3.2 光催化剂的形貌表征分析

2.3.3 光催化剂的谱学表征分析

2.3.4 光催化还原CO2性能研究

2.3.5 宽光谱光催化还原空气中CO2的机理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富氧空位WO3-x纳米片的合成及其光催化固氮合成氨的性能和机理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3.2.2 光催化材料的合成

3.2.3 光催化材料表征实验

3.2.4 光催化固氮合成氨实验

3.2.5 不同气氛下的光电化学的测试

3.3 分析与讨论

3.3.1 光催化剂物相表征分析

3.3.2 光催化剂形貌表征分析

3.3.3 光催化剂谱学表征分析

3.3.4 光催化固氮性能研究

3.3.5 缺陷增强光催化固氮性能的机理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g-C3N4修饰的Cs0.33WO3光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光催化转化CH4的性能和机理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4.2.2 光催化材料的合成

4.2.3 光催化材料表征实验

4.2.4 光催化转化低浓度CH4实验

4.3 分析和讨论

4.3.1 光催化剂的物相表征分析

4.3.2 光催化剂的形貌表征分析

4.3.3 光催化剂的谱学表征分析

4.3.4 光催化转化低浓度甲烷性能的研究

4.3.5 光催化转化低浓度甲烷的机理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CsxWO3基复合材料制备多功能智能玻璃窗膜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5.2.2 光催化材料的合成

5.2.3 智能玻璃镀膜

5.2.4 光催化材料表征实验

5.2.5 智能玻璃窗膜红外线屏蔽测试

5.2.6 光催化降解VOCs实验

5.3 分析和讨论

5.3.1 光催化剂的物相表征分析

5.3.2 光催化剂的形貌表征分析

5.3.3 光催化剂的谱学表征分析

5.3.4 智能玻璃窗膜的光学特性评估

5.3.5 光催化降解VOCs的性能研究

5.3.6 光催化降解VOCs的机理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结论

6.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 谢(一)

致 谢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李源;

  •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

  • 授予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
  • 学科 环境科学与工程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张高科,吴晓勇;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O61TE6;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