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家蚕C8表皮形态突变体相关基因的鉴定与分析
【6h】

家蚕C8表皮形态突变体相关基因的鉴定与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缩写与符号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文献综述

1 家蚕基因组

2 家蚕突变体及分子遗传研究进展

3 家蚕表皮形态特征及突变体研究进展

4 家蚕近等基因系及其在家蚕功能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1 引 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形态学观察结果

3.2差异表达蛋白的鉴定分析

3.3差异表达表皮蛋白及其cDNA的序列分析

3.4 差异表达蛋白基因的验证及时空表达分析

3.5 连锁遗传分析

3.6 蛋白互作分析

4 讨 论

5 结 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家蚕(Bombyx mori)属于鳞翅目、蚕蛾科,是鳞翅目昆虫的典型代表。随着家蚕基因组精细图的完成,人们对家蚕的研究正式进入后基因组时代。家蚕有400多种突变品系,其中表皮形态的突变体有枝蚕、竹蚕、石蚕等。对于引起表皮形态突变的基因及调控机制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表皮形态突变体的形成机制还有待研究。
  本研究以一种家蚕表皮形态突变体构建的近等基因系 C8与其回交亲本C108为材料(家蚕C8与其回交亲本C108相比具有几个明显特征:体型细短、表皮硬实等),通过扫描电镜观察 C8与 C108表皮之间的形态结构差异;再以SDS-PAGE结合质谱分析鉴定在C8与C108之间差异表达的表皮蛋白,再通过对其cDNA序列的相似性分析,鉴定可能的突变基因,并用RT-qPCR分析其差异表达模式;进一步对候选基因进行连锁遗传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C8表皮外表面上的外突比C108的更为明显,但C8的表皮比较致密,这种致密的表皮结构可能是引起C8表皮硬实的原因。
  2.利用SDS-PAGE筛选出8条在C8和C108表皮中差异表达的蛋白条带,并通过MALDI-TOF-MS质谱分析获得9个蛋白,其中含有3个表达差异的表皮蛋白:BmCPH34、BmCPG4和BmCPR41,BmCPH34在C8中的表达量高于C108,而BmCPG4和BmCPR41在C8中的表达量低于C108。
  3.对3个表皮蛋白基因:BmCPH34、BmCPG4和BmCPR41以及前期获得的在C8与C108中差异表达的表皮蛋白基因BmCPR2的cDNA序列进行克隆测序,结果表明:BmCPR2与 BmCPR41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在 C8与 C108以及SilkDB数据库中的P50之间并没有差异;BmCPG4的基因的cDNA序列在C108和P50中存在较大差异,而在C8与P50之间只有1个碱基发生替换,并引起1个氨基酸残基发生突变。推测这3个基因并不是引起C8突变表型的直接因素。与C108和P50相比,BmCPH34基因的cDNA序列在C8中存在15 bp的碱基重复,并有9个碱基的替换,在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存在5个氨基酸残基的重复,并引起2个位点的氨基酸的突变。我们推测,BmCPH34基因可能参与C8表皮形态突变的形成。
  4.利用RT-qPCR技术分别检测这4个表皮蛋白基因在C8与C108之间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4个表皮蛋白基因在C8中的表达量均高于C108,并且达到差异显著水平,表明这4个表皮蛋白基因在一定程度上参与C8表皮形态突变的形成。进一步对BmCPH34基因的发育时相分析表明该基因主要在家蚕的头、表皮、脂肪体和气管丛中表达,在家蚕幼虫四龄时表达量最高。因此,推测BmCPH34基因与C8表皮形态的形成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综上所述,在本研究中,我们共鉴定出4个可能与C8表皮形态突变相关的基因:BmCPH34、BmCPG4、BmCPR2和BmCPR41。但C8表皮形态形成的具体原因还需进一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