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与网络欺负中旁观者行为的关系
【6h】

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与网络欺负中旁观者行为的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网络欺负

2.1.1 网络欺负的定义

2.1.2 网络欺负的发生媒介

2.1.3 网络欺负的特点

2.1.4 网络欺负的影响因素

2.2 欺负中的旁观者

2.2.1 旁观者在欺负中的行为表现

2.2.2 旁观者行为的相关理论

2.2.3 旁观者行为的影响因素

2.3 文献总结及问题提出

2.3.1 已有研究的局限

2.3.2 问题提出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内容及假设

3.3 研究方法

3.3.1 被试

3.3.2 研究工具

3.3.3 研究程序

3.3.4 方法与统计

4 研究结果

4.1 大学生性别、年级与不同旁观行为的关系

4.2 大学生网络欺负、受欺负经历与不同旁观行为的关系

4.3 人格特质与不同旁观行为的关系

4.4 社会支持与不同旁观行为的关系

4.5 人格特质与社会支持韵关系

4.6 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与不同旁观行为的关系

4.6.1 促进欺负行为

4.6.2 保护受欺负者行为

4.6.3 局外行为

5 讨论

5.1 大学生作为网络欺负中的旁焉者的行为特点

5.2 不同旁观行为的性别、年级特点

5.3 网络欺负、受欺负经历对不同旁观行为的影响

5.4 人格特质与不同旁观行为的关系

5.5 社会支持与不同旁观行为的关系

5.6 人格特质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5.7 社会支持在人格特质与不同旁观行为问的中介作用

5.8 启示

5.9 研究局限及展望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网络欺负是个体或群体使用电子信息交流方式,故意对他人进行伤害或威胁的攻击行为。在公共网络交往平台的欺负事件中,卷入者不仅包括直接的欺负者和受欺负者,而且有大量旁观者。网络欺负中的旁观者指的是在某起网络欺负事件中,不是最初的欺负者和受欺负者的人群,他们是欺负事件的知情者、目睹者及干预者。网络欺负中旁观者的行为总体上可以分为促进欺负的行为、保护受欺负者的行为及局外行为三类。大学生作为网民的主体,不可避免地成为网络欺负事件中的旁观者,他们的不同行为影响着网络欺负的发展演变。本研究以1293名大一至大三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法考察了性别、年级、网络欺负与受欺负经历、人格特质及现实社会支持与网络社会支持与他们不同旁观行为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  1、在促进欺负行为和保护受欺负者行为中,均是男生多于女生;局外行为中性别差异不显著。大一学生促进欺负的行为倾向显著低于大二与大三学生,而保护受欺负者的行为倾向显著高于大二与大三学生;局外行为上年级差异不显著。  2、旁观者已有的网络欺负经历正向影响促进欺负的行为与局外行为,负向影响保护受欺负者的行为;网络受欺负经历正向影响保护受欺负者的行为,负向影响局外行为,对促进欺负的行为不存在显著的影响作用。  控制性别、年级以及已有的网络欺负与受欺负经历后:  3、旁观者的宜人性、外向性负向影响促进欺负的行为,神经质、开放性正向影响促进欺负的行为;宜人性与责任心正向影响保护受欺负者的行为;责任心与外向性负向影响局外行为。  4、旁观者的现实社会支持负向影响促进欺负行为,网络社会支持正向影响促进欺负行为;现实社会支持与网络社会支持均正向影响保护受欺负者的行为;网络社会支持负向影响局外行为,现实社会支持对局外行为的直接影响作用不显著。  5、现实社会支持在宜人性、外向性、神经质及开放性与促进欺负行为间均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其中在宜人性与促进欺负行为间的中介效应最大;网络社会支持在神经质、开放性与促进欺负行为间均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并且在神经质中的中介效应较大;现实社会支持与网络社会支持在宜人性、外向性、神经质及开放性与旁观者行为间均具有链式中介效应,其中在宜人性与促进欺负行为间的中介效应最大;  6、现实社会支持与网络社会支持在宜人性、责任心与保护受欺负者行为间均具有链式中介作用,两条中介路径的效应相当;  7、现实社会支持与网络社会支持在责任心与局外行为、外向性与局外行为间均具有链式中介作用,且两条中介路径的效应相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