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血管内皮功能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
【6h】

血管内皮功能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2型糖尿病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s,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目前认为,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yon Willebrand factor,vWF)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1,MCP-1)是血管内皮功能的标志物。本研究主要探讨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与vWF和MCP-1水平的关系,各种影响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因素如糖尿病病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脂、血压等与vWF和MCP-1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2007年1~8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71例。所有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双下肢股动脉、胭动脉、足背动脉。按其有无下肢血管病变及病变程度分为:单纯T2DM组(A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平均年龄55.73±7.38岁;T2DM轻度下肢血管病变组(B组)17例(男10例,女7例),平均年龄54.18±9.37岁;T2DM中度下肢血管病变组(C组)15例(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57.27±8.49岁;T2DM重度下肢血管病变组(D组)13例(男8例,女5例),平均年龄58.92±5.74岁。正常对照组(N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54.67±7.51岁。2型糖尿病诊断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血浆vWF和MCP-1的测定采用ELISA法,将各组一般情况、血脂水平、血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vWF、MCP-1等进行比较,探讨vWF、MCP-1与2型糖尿病以及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 1.五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p>0.05)。A、B、C、D组间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的患病率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正常组与71例2型糖尿病组血浆MCP-1、vWF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2型糖尿病组(A组)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组血浆MCP-1、vWF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各组间血浆MCP-1、vWF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 3.A、B、C、D四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较N组水平高(P<0.01)。T2DM患者中D组TC、LDL水平较A、B、C三组显著升高(P<0.01),而A、B、C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B、C、D四组间TG水平相比亦无显著性(P>0.05)。五组研究对象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4 与单纯T2DM组(A组)比较,中重度下肢血管病变组(C、D组)病程较长,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轻度下肢血管病变组(B组)病程虽也较A组长,但无统计学意义(p=0.45)。B、C、D三组比较,D组病程较B组长,差异有意义(P<0.05),余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各组之间糖化血红蛋白(HbAlc)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 5 A、B、C、D组与N组比较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有差异(p<0.05)。但A、B、C、D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A、B、C、D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较N组升高(p<0.01)。而A、B、C、D组HOMA-IR无明显差异(p>0.05)。 6 B、C两组IMT比较无差异(p>0.05),余各组间IMT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B、C、D组收缩压(SBP)比N、A组升高(p<0.01),A组SBP比N组也升高(p<0.01)。五组研究对象舒张压(DBP)无明显差异(p>0.05)。 7 血浆MCP-1与糖尿病病程(r=0.367,p=0.02)、IMT(r=0.701,p<0.001)、TC(r=0.351,p=0.003)、LDL(r=0.459,p<0.001)、vWF(r=0.965,p<0.001)、SBP(r=0.472,p<0.001)、DBP(r=0.252,p=0.034)呈正相关。血浆vWF与糖尿病病程(r=0.356,p=0.002)、IMT(r=0.699,p<0.001)、TC(r=0.323,p=0.006)、LDL(r=0.421,p<0.001)、MCP-1(r=0.965,p<0.001)、SBP(r=0.478,p<0.001)、DBP(r=0.276,p=0.02)呈正相关。血浆MCP-1、vWF与年龄、BMI、WHR、HOMA-IR、TG、HDL、HBA1c无相关性。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组下肢血管评分与血浆MCP-1(r=0.926,p<0.001)、vWF(r=0.942,p<0.001)水平呈正相关。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与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代表血管内皮功能的血浆MCP-1、vWF水平明显升高,随着下肢血管病变程度的加重MCP-1、vWF水平显著升高。随着血浆MCP-1、vWF水平的升高,其他大血管并发症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的发病率也显著升高。血浆MCP-1、vWF水平与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密切相关。MCP-1、vWF作为内皮功能损伤的标志在2型糖尿病及下肢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中起桥梁作用,从而指导临床治疗上可以从改善内皮功能入手,来控制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进展,提高糖尿病病人的生命质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