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洗钱理论与中国反洗钱实践
【6h】

洗钱理论与中国反洗钱实践

代理获取

目录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摘要

引言

第一章问题的提出:洗钱的概念和财务保密理论

1.1当期部分国家及国际组织对洗钱所下的的定义

1.1.1洗钱的概念

1.1.2部分国家和国际组织对洗钱的定义的阐释

1.2财务保密理论

1.2.1保密和预期收益

1.2.2保密和风险

1.2.3保密条件下的风险和收益

1.2.4保密条件下的福利最大化分析

1.3黑钱理论的评述

1.3.1黑钱的需求之一——合法范围内的保密

1.3.2黑钱的需求之二——资本外逃、行贿和贪污

1.3.3黑钱的需求之三——逃税、走私和内部交易

第二章洗黑钱过程探讨

2.1洗钱的手法

2.2洗钱的过程

2.2.1洗钱的第一阶段——放置阶段

2.2.2洗钱的第二阶段——离析阶段

2.2.3洗钱的第三阶段——归并阶段

2.3洗钱行为所呈现的特点

2 3.1国际上洗钱普遍的表现特点

2.3.2国内洗钱活动的表现特点

第三章洗钱的危害性和国际反洗钱的现状

3.1洗钱的危害

3.1.1危害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发展

3.1.2危害金融体系

3.1.3损害国家形象

3.1.4危害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

3.2国际组织的反洗钱现状

3.2.1联合国反洗钱情况

3.2.2国际刑警组织反洗钱情况

3.2.3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反洗钱情况

3.2.4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反洗钱情况

3.2.5欧洲理事会、欧盟、美洲国家组织反洗钱情况

3.3欧美国家打击洗钱所提供的经验

3.3.1美国的反洗钱经验

3.3.2英国的反洗钱经验

3.3.3澳大利亚反洗钱经验

3.3.4加拿大反洗钱经验

3.3.5港澳台反洗钱经验

3.4我国的反洗钱现状

3.4.1我国洗钱形成的原因

3.4.2我国洗钱活动的特点

3.4.3我国反洗钱的立法

3.4.4我国反洗钱的组织架构

第四章当前我国反洗钱的难点和应采取的措施

4.1我国反洗钱实践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

4.1.1定位认识的偏差需要纠正

4.1.2法律架构的缺陷需要完善

4.1.3监控模式的实践障碍需要改进

4.2我国反洗钱应亟待采取相关对策

4.2.1加快反洗钱的国家立法

4.2.2建立独立的反洗钱机构

4.2.3建立和规范交易报告制度

4.2.4加强反洗钱国际合作,主动采取跨国打击洗钱犯罪活动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清单

展开▼

摘要

洗钱作为“黑色产业”俨然已成为仅次于外汇和石油的世界第三大商业活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犯罪活动有关的金融问题也因科技的日新月异以及金融服务业的全球化而变得日益复杂。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开放其经济及金融领域,它们成为洗钱活动越来越看好的场所;加之发达国家打击洗钱犯罪活动的法律措施比较完善,使洗钱活动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我国,中国警方近两年共协助外国警方调查涉及洗钱犯罪线索70余起,涉及17个国家和地区,每年通过地下钱庄“洗,,出去的黑钱在2000亿元人民币左右,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2%。反洗钱在发达国家经历几十年的实践历程,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商业机构,在反洗钱监管和运作方面已经拥有较为完善的组织制度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我国应借鉴国外反洗钱经验,结合本国洗钱特点和现状,加大反洗钱力度。 论文首先明确各国际组织和国家对洗钱的定义,揭示它是掩盖非法收入真实性来源和存在,并通过各种手段使其合法化的过程;其次分析洗钱产生的动因,用财务保密理论分析在保密条件下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和风险之间的关系以及实现福利最大化的选择,用经济学的观点分析了洗钱存在的必然性。进而从需求方面具体阐述了发生洗钱的具体原因,对洗钱的各类手法、洗钱的过程,揭示了洗钱的主要阶段,即黑钱从黑到白合法化的过程,总结了洗钱在国际范围内普遍的表现特点和在国内的表现特点,讨论了洗钱的危害性和反洗钱的必要性,通过对比国际组织、发达国家与我国反洗钱的不同现状,法律体系、机构设置的不同特点,提出了当前我国反洗钱工作的难点和缺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采取的相关对策,即提高思想认识、完善法律体系和监控体系,加强国际间反洗钱合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