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贵州省出生缺陷防控策略研究
【6h】

贵州省出生缺陷防控策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0引言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1.2文献分析法

1.3问卷调查法

1.4深入访谈法

1.5 GM(1,1)灰色预测模型法

1.6诊断标准与诊断方法

1.7统计学方法

1.8质量控制

2.结果

2.1贵州省出生缺陷发生率变化趋势分析及灰色模型GM(1,1)预测结果

2.2贵州省主要的出生缺陷顺位情况

2.3贵州省城乡地区出生缺陷发生情况

2.4贵州省不同性别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

2.5贵州省孕产妇年龄分布

2.6贵州省出生缺陷儿诊断和转归情况

2.7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医疗保健机构的问卷调查结果

2.8对省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相关负责人访谈的结果

3.讨论

3.1贵州省出生缺陷发生率在本省较高水平波动,预测分析呈上升趋势发展

3.2针对本省主要的出生缺陷进行重点干预

3.3城镇、农村出生缺陷防治工作均不容忽视

3.4加强高龄孕产妇的孕产期保健,预防出生缺陷

3.5加强出生缺陷健康宣传,继续实施免费发放叶酸项目、优化整合婚检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是出生缺陷一级预防的重要措施

3.6加强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能力建设,是出生缺陷二级预防的重要措施

3.7继续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覆盖面和筛查的病种

3.8重视出生缺陷防治工作,加强对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综合医院的妇幼能力建设

4.结论

5.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出生缺陷的研究进展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目的:了解贵州省以医院监测为基础的出生缺陷发生特点、变化趋势及目前贵州省出生缺陷的防治现况,探索降低贵州省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干预措施。  方法:系统地收集、整理贵州省61家出生缺陷监测医院2000-2014年的围产儿季报表和2010-2014年的出生缺陷监测个案,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与统计分析,并运用灰色预测模型法对贵州省出生缺陷发生率进行预测分析。  结果:2000-2014年贵州省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133.16/万,各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在本省较高水平上下波动;经预测,2015-2019年贵州省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39.87/万、140.29/万、140.69/万、141.11/万、141.53/万。贵州省主要的出生缺陷为:外耳其他畸形、多指(趾)、先天性心脏病、总唇裂、神经管缺陷、马蹄内翻足;出生缺陷发生率呈城镇高于农村(?2=64.74,P<0.001)、男性高于女性(?2=50.75,P<0.001)的特点;年龄大于35岁组孕产妇所生围产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35岁以下各年龄组的孕产妇所生围产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出生缺陷儿平均胎龄为37.71±3.10周,平均体重2825.27±721.31g,最轻100g,最重6800g;单胎有6924例,占总出生缺陷的比例为95.74%,双胎有301例,占4.16%,三胎及以上有7例,占0.1%;从确诊时间来看,出生缺陷儿中有82.85%在产后七天确诊,仅仅17.15%在产前确诊;就诊断依据来看,76.62%的缺陷儿是通过临床诊断的,22.54%的缺陷儿是通过超声发现的,而通过尸检、生化、染色体或其他诊断的缺陷儿仅为0.84%。出生缺陷监测中缺陷儿死胎、死产及七天以内死亡占围产儿死亡的比例为5.99%。  结论:贵州省出生缺陷发生率在本省较高水平波动,经灰色预测模型预测,在不增加干预措施情况下,出生缺陷发生率将呈上升趋势;出生缺陷发生率呈城镇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是贵州省出生缺陷的基本特点;外耳其他畸形、多指(趾)、先天性心脏病、总唇裂、神经管缺陷、马蹄内翻足是贵州省的主要出生缺陷,应针对这几种主要的出生缺陷在胎儿出生前或出生后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重点干预;孕产妇高龄是贵州省出生缺陷发生率增高的一个主要因素,应加强对高龄孕产妇的孕产期保健;出生缺陷是导致围产儿死亡的原因之一,应协调卫生计生、妇联、教育、民政等相关部门,共同做好出生缺陷防治工作;贵州省出生缺陷产前诊断比例较低,应加强全省妇幼保健服务机构的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产前诊断网络建设等出生缺陷的三级综合预防措施,逐步降低贵州省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著录项

  • 作者

    王云;

  • 作者单位

    贵州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贵州医科大学;
  • 学科 公共卫生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玉琼,张爱华;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围产儿,出生缺陷,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