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语篇衔接与连贯的认知转喻视角研究
【6h】

语篇衔接与连贯的认知转喻视角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List of Figures

声明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Chapter Two Understanding Metonym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on

Chapter Three Discourse Cohesion and Coherence

Chapter Four Discourse Cohesion and Coher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Metonymy.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Works Cited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Acknowledgements

展开▼

摘要

衔接与连贯是语篇研究中两个引人注目的内容。自从1976年Halliday和Hasan发表著作Cohesion in English以来,衔接与连贯就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语篇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语言学家们从多方位对衔接与连贯进行了研究,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理论。其中Halliday和Hasan对语篇衔接的贡献最为突出。在Cohesion in English 一书中,他们认为衔接是可见的连接手段,包括指称,替代,省略,连词,以及词汇衔接。相对于衔接概念而言,连贯却一度被认为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随着语言学及其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语言学家们从语义学、语用学、心理学、认知语言学等多方位对连贯进行了研究,其中突出的有Widdowson的言外行为理论,Brown和 Yule的图式理论和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等。然而本文主要是从认知转喻的角度来研究语篇衔接与连贯。本文尝试运用认知转喻理论为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一直以来转喻都被人们视为一种修辞手段,然而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人们普遍认识到转喻更是一种认知和推理的过程,它影响着人们日常的思考和行为模式。作为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转喻思维在语篇的理解和产生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近年来,Al-Sharafi(2004)提出了语篇转喻理论,突出了语篇转喻的指称之力,并把它作为实现语篇衔接与连贯的主要因素。换句话说,基于因果关系和临近关系的转喻能够很好地解释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此外,为了更好地阐释转喻与语篇连贯的关系,本文还运用到了Panther和 Thornburg的言语行为转喻理论。
   本文将在Lakoff, Radden and Kovecses和其他语言学家的转喻理论框架下,运用Al-sharafi的语篇转喻理论和Panther and Thornburg的言语行为转喻理论分析转喻的语篇衔接与连贯作用。本文首先简要概括了此次研究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目的。接着是对认知转喻理论和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的简要回顾。在这些理论回顾中本文先从认知的角度对转喻加以阐述,探讨了与其相关的一些概念,主要有转喻的本质属性、转喻的定义、以及转喻的分类。这些阐述不单对转喻研究本身同时也对语篇衔接与连贯的解释起着重要的作用。接下来是对语篇衔接与连贯研究的纵览。在此过程中本文简单介绍了一些基本的术语和概念,即篇章和语篇、衔接和连贯。并简要阐述了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之间的关系。在回顾了有关转喻和语篇衔接与连贯的理论之后,本文着重尝试解释转喻与衔接,转喻与连贯之间的关系。通过大量的实例有力地证明了转喻在语篇衔接与连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即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篇中转喻关系的识别和理解。本文最后简要地总结了此次研究的结果,同时也指出了此次研究的局限和不足之处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著录项

  • 作者

    万仁琴;

  •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

  • 授予单位 安徽大学;
  • 学科 英语语言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胡健;
  • 年度 201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语法;
  • 关键词

    语篇衔接; 语篇连贯; 转喻; 认知;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