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颅脑损伤和(或)并发应激性溃疡血液中EGF、SOD的变化和临床意义研究
【6h】

颅脑损伤和(或)并发应激性溃疡血液中EGF、SOD的变化和临床意义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摘要

前 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 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测定颅脑损伤患者伤后不同时间血清中EGF和SOD的浓度,观察它们在颅脑损伤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探讨它们在颅脑损伤及并发应激性溃疡时的作用,为临床治疗继发性颅脑损伤;及降低应激性溃疡发病率的新途径提供理论基础,并寻求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材料和方法: 1、试验对象:收集健康体检者20例,随机收集在神经外科住院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42例,符合如下标准:(1)伤后24小时内入院的急性颅脑外伤患者,头颅CT检查或开颅手术证实有急性颅脑外伤,GCS评分小于13分;(2)无其他严重的复合外伤;(3)既往无消化性溃疡病史;(4)伤后存活14天以上。以上均排除原有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判定:(1)呕血、从胃管内抽出鲜血或咖啡色胃液,且胃液隐血试验重复3次以上均为强阳性;(2)黑便,粪隐血试验强阳性。以上两种情况均应排除颅底骨折及口鼻腔出血被吞咽。 2、试验分组:正常对照组20例;中度颅脑损伤组(GCS评分8~13分)23例;重度颅脑损伤组(GCS评分3~8分)19例。根据有无消化道出血分为:非应激性溃疡组27例;应激性溃疡组15例。 3、试验方法:于入院即刻、3、7、14天早晨6时采集静脉血4ml,分别检测EGF和SOD浓度。EGF浓度测定采用RIA法,SOD活力测定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 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SPSS12.0软件处理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间采用Bonferroni检验,为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果: EGF和SOD浓度在颅脑损伤后即刻开始下降,且损伤程度越重,下降速度越快,其浓度越低。统计学分析表明,中度颅脑损伤组、重度颅脑损伤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浓度在大部分时间段两两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应激性溃疡组和非应激性溃疡组浓度相比各个时间段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1、EGF、SOD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修复作用。它们在颅脑损伤后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2、本研究结果证实: (1)、EGF、SOD浓度的变化与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临床可做为评价治疗效果、预测愈后的一个标准。 (2)、EGF、SOD对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时维持胃粘膜屏障的完整性、促进损伤胃粘膜的修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及时、规则、合理的补充外源性EGF、SOD生物制剂治疗颅脑损伤,减轻继发性脑损害,防治应激性溃疡,可能成为神经外科的一种新的有效治疗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