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直面与超越——论底层叙事的审美向度
【6h】

直面与超越——论底层叙事的审美向度

代理获取

摘要

在新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坛,底层文学作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他们对于底层的书写也是一个比较集中的现象,如陈应松、曹征路、刘庆邦,迟子建等作家。这些作家以一种悲悯的情怀书尽量真实地展现底层人民艰难的生存处境和迷茫的精神状态,这些底层书写表现了他们对底层民众的关注和这些作家自身写作的良知。新世纪以来,学界对底层和底层文学进行了持久而广泛的讨论与研究。但值得注意的是,时至今日,对底层与底层文学的研究仍然存在很多争论与质疑。“底层”依然模糊,充满歧义。同时,众多学者的研究,主要是从社会性和思想性的角度来研究、肯定底层文学,而对底层文学的文学审美性评价却不是很高。但不可否认的是,底层文学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事物,它还需要不断完善。本文在现代化语境下对底层及底层文学进行阐释,论述底层文学的审美向度,分析底层叙事的价值与存在的不足,以期对底层文学有全方位的把握。
   本文除引言和结语以外,论文主体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主要对底层和底层文学的概念进行梳理,分析底层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与发展源流。底层文学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社会转型期特有的产物,是对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以及西方文学中的人道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的继承与发展。第二章重点分析底层文学中的典型底层形象类型,主要从留守农民形象、城市异乡人、下岗工人与城市贫困者三个大的方面进行归纳和梳理。底层文学通过一系列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底层民众的生活状况和精神状态。第三章是本文的重中之重,结合具体文本来阐述底层文学的审美内涵。一是底层文学的现实主义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现实主义精神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两个方面;二是底层文学渗透着深沉的悲剧性。第四章分析了底层叙事的价值和底层写作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探讨了底层作家对社会的责任担当和写作良知,也客观的认识到底层写作还需不断发展完善。
   结语部分论述了底层文学与经典之间的差距,期待底层文学作家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