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操控析《道连•葛雷的画像》三部中译本
【6h】

从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操控析《道连•葛雷的画像》三部中译本

代理获取

摘要

作为十九世纪末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奥斯卡·王尔德堪称是艺术上的多面手。他涉猎甚广,童话、戏剧、小说、诗歌等各种体裁都给后世留下珠玑之作。他的作品亦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故而也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道连·葛雷的画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是王尔德唯一的长篇小说。故事中的道连·葛雷拥有着美貌、青春、金钱及一切。这个颇具浮士德意味的人物用他的灵魂与画像中的自己交换了永恒的美貌和无尽的青春,其自身可以青春永驻、逍遥自在、为所欲为;而画像则代替真实的他一日日老去,并且代为承受他所犯下的种种罪行,最终成了他堕落灵魂的写照。反维多利亚时期的颓废之风以及小说中所折射出的同性恋倾向使得该书在当时备受争议。但作为一部兼具哥特式小说特色的唯美主义小说的代表之作,《道连·葛雷的画像》还是深受后世愈来愈多读者的喜爱。
   结合中国不同时期的意识形态及文学思潮,中国学者针对王尔德及其作品展开了多样化的研究,并先后掀起了三次高潮。学者们多从美学、心理学、生态批评理论、神话原型理论等角度对《道连·葛雷的画像》这部小说的唯美主义思想、文艺观等进行解读。当然其中也不乏针对该部作品的翻译研究的论文,但此类论文多以不同译者的翻译方法、翻译策略为研究目的,而从文化的层面来展开对该部小说译本的研究仍留有很大的空间。
   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文化意识就在翻译研究学派中萌发出来。此后的研究中,学者们试图探讨能够影响文学翻译的外在因素。这样,文化及作为文化重要构成的意识形态逐步成为翻译学者们研究的重点。美国翻译理论家安德烈·勒菲弗尔提出的操控理论为翻译研究文化学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他认为翻译是一种意识形态操纵下的改写,必将受到后者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从不同时期的文化背景出发,结合译者个人因素对《道连·葛雷的画像》的译本进行解析,从而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和接受译本背后的文化信息,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本文契合王尔德在中国研究的三次高潮,选取其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译本进行比较分析,并借鉴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运用描述性的翻译研究方法,通过对《道连·葛雷的画像》三部中译本对比研究来探讨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