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福建农林大学生态校园建设研究
【6h】

福建农林大学生态校园建设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

1.3研究的主要内容

1.4研究方法

2生态校园概念、内涵及建设目标

2.1生态校园的概念

2.2生态校园的内涵

2.3生态校园的目标

3国内外高校生态校园建设研究概述

3.1国外生态校园建设探索

3.2国内生态校园建设的探索

3.3 小结

4福建农林大学生态校园建设现状及其主要成果

4.1基本概况

4.2生态校园建设主要成果

5福建农林大学生态校园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5.1校园绿化方面

5.2生态路网建设方面

5.3校园水体建设方面

5.4校园景观生态文化内涵有待提升

6案例借鉴——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校园建设及启示

6.1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校园建设

6.2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校园建设启示

7福建农林大学生态校园建设持续提升的总体思路与策略研究

7.1持续提升的总体思路

7.2生态校园进一步优化的具体措施

8总结与讨论

8.1总结

8.2讨论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多年来,高等院校生态校园建设在各地蓬勃兴起,而农林院校作为生态校园建设的倡导者和先行者,发挥其在生态校园建设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以增强生态校园建设技术的可操作性,意义愈显突出。论文阐述了生态校园的概念、内涵,确定了生态校园建设目标。以福建农林大学生态校园建设为典型个案,从校园绿化、生态道路、水体改造和生态教育四个方面对建设成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福建农林大学生态校园建设质量提升的总体思路和具体优化措施。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生态校园建设的主要理念为:总体布局突显生态化;植物配置注重功能性和艺术性,植物乡土化;道路生态化;建筑材料使用节能环保材料,降低能耗。  (2)从生态校园绿化建设、生态路网建设、生态校园水体和生态教育推广四个方面分析福建农林大学生态校园建设所取得的成果:总体绿量突出,景观效果较好,生物多样丰富,形成较完整的生态系统,绿化主题功能定位清晰;注重道路绿化,实现“一路一树,异路异景”,注重道路功能性,改善交通环境,注重材料实用性,降低能源消耗;水体进行生态化改造,引入生态理念,构建人工湿地系统;通过一系列举措实现环境育人功能,达到人与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亟需提升之处:布局进一步优化,乡土树种利用率增高,降低管护费用,提升山体生态系统的艺术性,进一步凝练生态校园的文化内涵。  (3)提出福建农林大学应根据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已有的建设基础,充分利用地势、水系、植被等优越的自然条件,遵循“包容性-多样性-创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校园建设思路,围绕着生物多样性和人与自然和谐的基本理念,营造尊重自然,追求生态和谐的氛围,共同努力将大学校园建设成绿树成荫、四时有花、流水潺潺、烟波浩渺,季象彩画,生物多样、内涵丰富、文化厚重,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校园。具体措施为:提升恢复性湿地公园的景观美学,加强中华名特优植物园的管养;适当干预山体绿化,加强美化;人为加强水生植物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能力;注重道路铺装的统一性;凝练和普及生态、环保知识,强化可持续的发展观念。

著录项

  • 作者

    官文栩;

  • 作者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

  • 授予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
  • 学科 农村与区域发展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范水生,刘飞翔;
  • 年度 2013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农林大学,生态校园,功能定位,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