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明清时期徽州乡村伦理教育的形式及特点
【6h】

明清时期徽州乡村伦理教育的形式及特点

代理获取

摘要

明清时期,徽州社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典型的宗族社会。聚族而居是明清徽州宗族重要的特点,但其典型性意义在于它有着完备而有效的道德教化系统。在明清时期,徽州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达到了繁盛时期,可以说这与同时期的徽州伦理教育是分不开的。明清徽州的伦理教育对整个宗族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是我们今天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面,对当代我们的社会道德建设具有多重的现实意义。
   文章的前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明清徽州乡村伦理教育的背景。徽州是一个移民社会,受中原世族移民的影响,徽州发展成了一个被儒化了的宗族社会。可以说,徽州教育的理论渊源既有宗法伦理的色彩,又有政治伦理同实践伦理相结合的契机,这为徽州社会伦理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手段的灵活性埋下了伏笔,也为徽州宗族社会的繁荣提供了合理的理由。
   第一部分明清徽州伦理教育的直接形式,一方面运用血缘关系的纽带作用,通过家庭教育使传统伦理教育具备了亲和力和人情味,人们愿意自觉遵循。另一方面,学校和宗族运用教材和伦理教育榜样的灌输和影响作用,通过学校教育及族谱家乘榜样教育等多种形式,直接对徽州人进行教化。这些伦理教育的直接形式,为明清徽州宗族社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充实的教育基础,同时这也是我们理解和研究徽州社会发展规律的关键之处。
   第二部分明清徽州伦理教育的间接形式,通过族规、家训、祭祀、建筑、雕刻等多种形式,间接的对徽州人进行伦理教育。在间接教育的过程中,使传统伦理道德具有某种神圣性,族人对其产生敬畏感和崇拜意识,从而要自觉地践履。这不仅造就了徽州同姓血缘家族的凝聚力和浓郁的乡土观念,而且形成族人保护自然、扶贫济困、兴文重教、勤俭持家、以众帮众的鲜明性格。
   第三部分明清徽州伦理教育形式的特点及现实意义。明清时期徽州传统伦理教育形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首先,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形式对徽州百姓进行教育、教化,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多样的伦理教育形式相互结合,在徽州伦理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和约束作用。其次,徽州社会对于犯错之人“惩”与“罚”的灵活运用,在徽州具体以“罚戏一台”体现出来。用罚戏作为一种禁止和惩罚手段,是徽州人的发明创造,也体现了徽州乡村伦理教育形式的灵活性。可以说,明清徽州的伦理教育形式对于当代教育,以及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本文试图通过实态研究,对明清徽州乡村伦理教育的形式及特点予以检索和讨论,用以了解我国传统乡村社会伦理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实用性等特征,揭示其合理因素,以期为构建现代和谐社会提供借鉴,同时也可避免研究中国传统伦理所带来的理想化和空疏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