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KANO模型的非遗数字化产品设计研究——以“金桥吹打”微信小程序设计为例
【6h】

基于KANO模型的非遗数字化产品设计研究——以“金桥吹打”微信小程序设计为例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工作在中国已经开展了十余年,从专注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象本体特征的研究,到对数字化技术以及前沿技术的探讨以及应用,逐步形成了非遗数字化研究的多学科综合视角。但是也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社会的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何种新的姿态呈现于大众面前,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在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基础上,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用户的吸引力,促使更多的人自发地参与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 基于此,本文提出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产品设计方法,并以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金桥吹打为例,提出基于KANO模型的金桥吹打微信小程序设计路径,首先通过文献研究、田野考察等方法挖掘金桥吹打的文化内容,以求保持其文化的本真性,然后通过文献调研、问卷调查、用户访谈等方法确定用户对于金桥吹打微信小程序的需求要点,并运用KJ法对其进行归纳,得出6个一级需求和28个二级需求,一级需求分别为:感官需求、交互需求、基础功能需求、社交需求、文化内容需求、附加功能需求,然后以28个需求点为主要内容进行KANO问卷设计,最后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了28个需求点的需求类型,通过对其Better-Worse系数的分析,对28个需求要点进行了优先级排序,最终确定了21个设计要素,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后续金桥吹打乐微信小程序的设计实践,以此验证了基于KANO模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产品设计流程研究的合理性,最终通过对其设计成果的用户满意度评估,进一步验证其了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基于KANO 模型的金桥吹打微信小程序设计研究旨在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弥补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用户视角的缺失,同时希望利用微信小程序这一新展示平台的互动感、趣味感等优势更好地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生命力,让更多的人自发地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之中,以此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AI论文写作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