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麝香滴眼液治疗变应性结膜炎及药动学实验研究
【6h】

麝香滴眼液治疗变应性结膜炎及药动学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变应性结膜炎是眼部最常见的免疫介质性疾病,世界人口中约3%的人因变应性结膜炎而就诊。急性变应性结膜炎是其主要类型,发病机制是眼结膜内肥大细胞上IgE抗体对抗原应答的结果,致使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前列腺素等引起血管扩张、通透增加,产生瘙痒、分泌物、结膜水肿及充血等临床症状。目前治疗药物包括:抗组胺药、肥大细胞稳定剂、血管收缩剂、糖皮质激素等。但抗组胺药可引起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尤其以心率失常发生率最高。而肥大细胞稳定剂起效较慢,需要数天时间。局部使用类固醇激素可有效地减少炎性细胞的内流,但对肥大细胞介质的释放不具有显著的影响,起效缓慢,需要数天才能达到最大效应,此外,还有严重的副作用,如发生青光眼、白内障和诱发感染等,不能常规长期使用。因此,开发出高效低毒的药物就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麝香是一种名贵中药,除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种疾病有治疗作用,还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上世纪70年代,Seth等在豚鼠离体回肠试验中,证明了麝香能拮抗组胺、5-羟色胺、缓激肽、乙酰胆碱和前列腺素刺激引起的回肠肌收缩,并能明显抑制组胺和蝰蛇毒引起的大鼠皮肤血管通透性增加。此外,在Taneja等用角叉菜胶所致的关节炎模型中,麝香能显著降低大鼠炎症部位的组胺和5-羟色胺含量。认为麝香是天然的抗变应性和抗致敏的药物。为了探明麝香对变应性结膜炎是否具治疗作用及其在眼内的药代动力学,特进行了本研究。本研究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建立豚鼠变应性结膜炎模型,探讨麝香滴眼液对豚鼠变应性结膜炎的治疗作用。   目的:麝香中不仅存在天然抗组胺物质,而且在体外对组胺、5-羟色胺、缓激肽、乙酰胆碱和前列腺素均有广泛的药理活性。但麝香是否对变应性结膜炎具有治疗作用,至今尚未见报道。故本试验特以OVA为致敏原,建立豚鼠变应性结膜炎模型,探讨麝香滴眼液对豚鼠变应性结膜炎的治疗作用。   方法:豚鼠70只,除溶媒对照组(10只)外,其余各组制备变应性结膜炎动物模型。经模型评价后随机将动物分为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麝香滴眼液大、中、小剂量组,与溶媒对照组,共计6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组后行激发及给药,连续一周。于末次激发给药后,记录20min内搔抓次数,观察30min行症状评分,并处死,取相应组织,称重,分别行OVA特异性IgE含量和组胺含量测定及病理检查。另选豚鼠50只,按上述造模方法,选取造模成功的40只豚鼠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麝香滴眼液大、中、小剂量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按上述方法激发并给药一周,于末次激发前,静脉注射0.125%伊文思蓝(EB),激发后立即给药,于30 min处死动物,取相应组织,称重,检测组织中EB渗出量及释放率。   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麝香滴眼液大、中、小三个剂量组均能明显缓解变应性结膜炎豚鼠的眼部症状(P<0.05),减少搔抓反应次数(P<0.05),降低眼组织中组胺含量(P<0.01)和OVA特异性IgE含量(P<0.05)和减轻结膜组织病理学改变,且能降低眼中EB的渗出量(磷酸地塞米松滴眼液组EB抑制率为32.84±13.23%,麝香滴眼液大、中、小剂量组分别为43.10±24.38,35.07±8.88和27.19±10.41%)。   结论:麝香滴眼液对豚鼠变应性结膜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特异性IgE的产生而发挥作用。   第二部分:麝香滴眼液家兔点眼后的眼内组织分布及药代动力学。   目的:麝香滴眼液对眼部炎症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关于麝香滴眼液在眼内组织分布及其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至今尚无报道。为此,本文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家兔眼组织中的麝香(按麝香酮浓度测定)含量,研究麝香滴眼液家兔点眼后的眼内组织分布及药代动力学。   方法:家兔27只,分为9组,每组3兔6眼,分别双眼结膜囊内滴入10%麝香滴眼液100μL,于滴眼后0.083、0.167、0.5、1.0、2.0、4.0、8.0和12.0 h处死动物,取泪液、房水、玻璃体,角膜、虹膜睫状体,制匀浆,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麝香(按麝香酮浓度测定)在家兔眼内各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用3p97计算药动学参数。   结果:麝香酮在2.5~485 ng·mL-1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95),麝香酮的回收率为95.4±13.3%~104.4±3.6%,日内误差≤3.55%,日间误差≤8.23%。麝香滴眼液在泪液、角膜、房水、虹膜睫状体和玻璃体中的t1/2分别为6.56±5.79、2.87+2.24、3.37+0.68、4.69±1.32和8.37±2.70 h;Cmax分别为107.52±67.07、2.11±1.07、12.11±4.24、0.032±0.0024和0.011±0.0011μg·g-1/μg.mL-1;Tmax分别为1.43±0.65、1.36±0.84、0.80+0.73和0.66±0.55 h:AUC(0→t)分别为117.83±39.17、11.57±7.16、0.18±0.056、2.86+0.42和0.079±0.017μg·h·g-1/μg·h·mL-1。   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气相色谱法测定眼组织中的麝香含量,专属性强、准确、灵敏度高;麝香滴眼液兔眼局部给药后,除在泪液中按二室模型分布外,其余眼组织分布均符合一室模型;麝香能迅速在眼组织中分布,在角膜、虹膜睫状体、房水、玻璃体中均1 h左右达峰,且t1/2较长,主要眼内组织泪液、角膜、房水和虹膜睫状体中的吸收总量分别达117.83±39.17、11.57±7.16、0.18±0.056和2.86±0.42μg·h·g-1。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