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事虚假诉讼的防治——以A区人民法院为例的实证研究
【6h】

民事虚假诉讼的防治——以A区人民法院为例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0.前言

0.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0.2文献综述

0.3本文的创新之处

0.4写作思路及研究方法

1.民事虚假诉讼的防治的基础理论

1.1民事虚假诉讼的概念界定

1.2民事虚假诉讼的特征分析

1.2.1串通型民事虚假诉讼的特征

1.2.2欺诈型民事虚假诉讼的特征

1.2.3小结

1.3防治民事虚假诉讼的价值基础

2.我国民事虚假诉讼案件的现状及成因

2.1我国民事虚假诉讼案件的现状

2.1.1民事虚假诉讼案件分布的横向分析

2.1.2民事虚假诉讼案件分布的纵向剖析

2.1.3小结

2.2民事虚假诉讼何以形成

2.2.1道德诚信层面

2.2.2法律制度层面

2.2.3司法运行层面

2.3民事虚假诉讼的危害性分析

2.4本章小结

3.民事虚假诉讼蔓延下的防治实践:以A区人民法院为例

3.1当前民事虚假诉讼的防治情况

3.1.1对虚假诉讼案件的处理

3.1.2对虚假诉讼行为人的处理

3.2 A区法院针对民事虚假诉讼的防治实践

3.2.1民事虚假诉讼防治实践基本进程

3.2.2防治实践的基本措施

3.2.3 A区法院审委会委员的采访

3.2.4 A区法院民事虚假诉讼防治实践的成效

3.3 S市针对民事虚假诉讼出台的规范性文件的评述

3.3.1《S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防范和治理民事虚假诉讼行为的若干意见》的评述

3.3.2《关于防止民事虚假诉讼的十项不支持规定》中可改进的地方

3.4本章小结

4.域外防治经验与制度的比较考察

4.1民事实体法和程序法视角

4.1.1大陆法系国家的防治

4.1.2英美法系国家的防治

4.1.3两大法系防治措施的比较

4.1.4防治的经验与启示

4.2刑事法律视角

4.2.1刑事立法

4.2.2刑事学说

4.2.3小结与启示

4.3本章小结

5.完善民事虚假诉讼防治的几点建议

5.1民事虚假诉讼防治的法律制度完善

5.1.1民事制度的完善

5.1.2刑事制裁的建议

5.2相关配套机制的建设

5.2.1国家信用体系的建构

5.2.2信息共享机制的建构

5.3司法实践层面具体操作的路径探讨

5.3.1法院层面的防治建议

5.3.2检察机关层面的防治建议

6.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来,民事虚假诉讼作为社会诚信的反例开始出现在诉讼领域中,并迅速蔓延,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和危害性。学术界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学理上的研究和分析,但民事虚假诉讼的防治也没有统一的做法,虚假诉讼没有得到很好地防范和治理。随着2012年《民事诉讼法》的修订,立法上第一次对虚假诉讼的惩治进行了正面的回应,为虚假诉讼的有效防治带来了契机。故新形势下对民事虚假诉讼如何有效、高效防治的相关研究,具有现实的意义。本文从实证研究出发,以民事虚假诉讼防治的法院实践为样本,研究A区法院防治的具体措施,围绕实践的相关经验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去完善全国民事虚假诉讼的防治实践。全文共分为七大部分:  第一章是导论,该章提出了研究的命题,对现有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了一个大致的梳理,最后交代了文章的研究方法以及写作的主要思路。  第二章从民事虚假诉讼的含义等基本问题出发,大致介绍了民事虚假诉讼的概念,通过横向及纵向分布数据的解读,分析出目前民事虚假诉讼的现状,从理论的层面对民事虚假诉讼防治的相关问题进行梳理。  第三章是重点解读民事虚假诉讼防治的必要性和形成机理,回答了“为什么要对虚假诉讼进行防治”、“民事虚假诉讼怎样形成”的重要问题。  第四章是对民事虚假诉讼具体防治实践措施的解析,由理论上的意义逐渐引入实践环节,运用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式展开本文的重点,即对民事虚假诉讼防治的相关实践。该部分是实证研究的内容,采取A区法院的防治措施作为样本,使用的资料均是通过法院所获取的第一手资料,从而保证了资料来源的可靠性。在分析关于民事虚假诉讼防治的相关实践状况时,参考实践中A区出台的相关文件,对实践情况进行评述。  第五章对域外国家民事虚假诉讼防治经验的学习,通过从域外国家相关民事实体法和程序法、刑事法律角度防治规定的简单介绍和防治措施的分析、比较,总结出相关值得借鉴的经验,利于我国学习和实践。  第六章是通过对实践措施的总结,提出一些关于防治的完善建议。该部分由实例中得到的结论推导出一般规律,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我们可以看到,民事虚假诉讼的有效防治,并不只是要完善相关的规范,而是需要一个整体性、体系化的制度建设,需要主体以及相配套的各体系、各个环节的努力。  第七章是结语,对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对一些需要明确的其他问题进行简要说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