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大礼仪之争”看礼的困境
【6h】

从“大礼仪之争”看礼的困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论文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分析

三、研究方案

一、由“大礼仪之争’’事件看礼教秩序内部出现的问题

(一)“大礼仪之争”中展现的问题

(二)礼的内部既存在张力也存在悖论

1、乐和人文关怀对礼的张力调节作用

2、矛盾激化就产生了悖论

二、礼的原初状态与变异状态比较

(一)从礼的产生过程看礼的本质作用

(二)儒家礼制的治世作用

三、礼与亲情、律法等方面的冲突与融合

(一)礼与法

(二)礼与情

1、性情得自天命

2、人的性情必须受到节制

(三)公共伦理与家庭伦理

四、礼的精神的复归

(一)礼要制中

1、以诗、乐陶冶世人情操

2、以中庸之道规范言行

(二)维护社会秩序

2、礼的身份的转变

2、礼是中国传统社会运行的根本保障

(三)维护人伦秩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本论文旨在揭示“礼”在明代“大礼仪之争”事件中表现出的自身矛盾与冲突,并试图发掘导致这些问题发生的深层次原因。“礼”本是儒家制定出来以划分社会等级、维护宗族家规的组织原则,而在经过几千年的进化演变之后,传统社会后期的“礼”已经与古“礼”相去甚远。“礼”的外在形式作用被逐渐放大,而精神实质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其自身越来越僵化。论文开头就明确指出这种僵化现象在历史事件中的具体表现,为下面展开论述做引导。
   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绍、分析“大礼仪之争”这次历史事件中出现的争论和矛盾,并向读者展示“礼”对这些问题的影响,进而提出疑问:礼在这次事件中到底是展现了自身的包容性,还是暴露了自己的局限性?这一部分首先对“大礼仪之争”事件作简短介绍,其后重点分析事件在宗法礼仪上引起的争论,最后回归到礼本身,探讨礼在这次历史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剖析礼自身存在的问题。
   第二部分还原礼的诞生过程及其原始作用,与第一部分做对比,展现礼发生的变化。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在各种典籍中都有表述,如《释名》曰:“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礼器》曰:“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在孔子之前,已有夏礼、殷礼、周礼,而孔子在周礼的基础上,创立了集大成的儒家礼学,将礼从典章制度上升到道德和哲学的高度。在儒学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官方哲学后,礼也随之成为了社会和政治生活的精神准则,对各个阶层的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礼开始展现出其调节社会关系的基础作用。
   第三部分分析礼在长时间的演变过程中其他因素诸如法、人情等对其的影响。“大礼仪之争”是多种原因综合影响的结果,礼虽然在其中处于最主要的地位,但其他因素也是导致礼由本初状态发生异变的重要原因。本章分三节:第一节讨论法与礼的关系,分析强制条例与隐形规定的互相影响;第二节阐述人情世故对礼的影响,看这两个都讲求人际关系的因素如何冲突与融合;第三节揭示当公共伦理与家庭伦理冲突时礼的应对方式。
   第四部分是总结以上观点,阐释本文的最终目的:礼的精神需要复归。前三节说到,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礼已经从“大礼仪之争”这次事件中展现出了异于本初状态的一些特征,正是这些改变直接导致了这次历史争论的发生。为了不让这种问题再次发生,我们呼吁礼要找回自己的本质,那就是制中、维护秩序的一面。要剔除礼在长时间的发展中被填进去的糟粕,突出其最原始、最朴素的本质,同时并不希望引导礼固守自封,而是强调礼要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