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唐代史料笔记研究
【6h】

唐代史料笔记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选题意义与研究思路

二、学术史回顾

(一)古人对唐史料笔记的关注

(二)今人对唐史料笔记的关注

三、论文的基本框架、创新点和需要继续讨论的问题

上编 唐代史料笔记概说

第一章 笔记与史料笔记

一、笔记的概念

二、笔记与小说

三、笔记的分类与史料笔记

第二章 唐代笔记与史料笔记

一、唐代笔记及其分类

二、唐代史料笔记概说

第三章 唐代史料笔记的编纂特征

一、唐代史料笔记的编纂群体

二、唐代史料笔记的编纂手法

三、唐代史料笔记创作特征

第四章 唐代笔记史料的价值

一、保存大量轶闻轶事

二、补正史阙失

三、文献学价值

下编唐代史料笔记研究专题

第五章 《朝野佥载》研究

一、张鷟史事考辨

二、《朝野佥载》版本、目录之流传

三、《朝野佥载》著录内容

四、《朝野佥载》史料价值

第六章 《隋唐嘉话》研究

一、《隋唐嘉话》及其流传

二、《隋唐嘉话》内容

三、《隋唐嘉话》行文特色

四、文献价值

第七章 《唐国史补》研究

一、关于李肇生平

二、《唐国史补》的主要内容

三、文献价值

第八章 《封氏闻见记》研究

一、《封氏闻见记》的版本及其流传

二 《封氏闻见记》的主要内容

三、《封氏闻见记》的文献价值

附录

附录一:作者封演生平事迹

附录二:《封氏闻见记校注》校勘补证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阶段发表省级以上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唐代史料笔记数量可观,所记内容涉及政治事件、人物轶事、典章制度、文化风俗、经济地理等诸多方面。论文立足对唐代史料笔记研读,发掘唐代史料笔记在研究唐代历史中的重要史料价值,探讨了唐代史料撰写身份、编纂特色、版本流传、著录内容、史料价值及其相关文献的考订问题。
   唐代史料笔记在研究唐代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首先,这些为数可观的史料笔记保留了许多唐代正史未载的重要史料,特别是有关唐代社会史方面的丰富资料,为后人研究唐代社会风貌提供了不少线索和依据。其次,这些史料笔记著录的相关内容存在着与正史异文的现象,通过这些异文现象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对唐代历史做深入的解读。再次,唐代史料笔记著录内容许多可与正史相互印证,可加深后人对唐代重大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把握。最后为数众多的唐代史料笔记在文献辑佚、文献校勘、文献编纂方面的价值亦不容小觑。因此,对唐代史料笔记做综合研究尤为必要。
   论文除绪论、结语、附录等内容外,正文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从宏观上把握唐代史料笔记的概貌、特点和史料价值。唐代笔记在创作体现出杂录,随笔,短小,杂记的特点,部分出于兴趣所作,也有相当部分为“存史”而作;在传统目录学中横跨经、史、子、集,而尤集中于史、子二部。以其史料价值大小而论,唐代笔记文献大体以分为两种:史料笔记、非史料笔记,这里划分的唯一标准就是笔记文内容的征实性。唐代是笔记文献勃兴的时代,流传至今约有五十余种。其中相当部分记录当时政治状况、历史事实、典章制度、名物风情、文学艺术、人物事迹等,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这类笔记一般称作史料笔记。依据这些笔记所在内容,唐代史料笔记大致可分为四类:考辩类,杂史类,杂事琐语类,杂俎类。杂史类笔记的大量出现承载着唐代士子的修史情结;琐语类史料笔记的主导地位体现了唐代笔记创作的平民化;古文运动促进了唐史料笔记文的勃兴;而盛世情结促使了唐代数部史料笔记著录唐玄宗一朝之轶事。唐代史料笔记作者群体来源各个阶层,宰相、节度使、郎官、僚佐、举子均参与其中。作者群体来源阶层的广泛性决定着唐代史料笔记著录内容的宽泛与复杂。不同阶层的作者根据自身的交往、见闻、学识来组织材料,形成自己的史料作品,从而使唐代史料作品在著录内容、著录手法上均呈现出差异性、多样性的特征。唐代史料笔记史料价值突出,主要表现在其鲜明补史价值和著录内容上证史价值。另外,笔记文献的在文献校雠、辑佚,文献编纂等文献学价值方面亦不容忽视。
   在这些史料笔记中,《朝野佥载》、《隋唐嘉话》、《唐国史补》、《封氏闻见记》等史料价值较高,历来受到重视。论文下篇对这几部史料笔记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朝野佥载》系张鷟所著,论文考订其生平,纠正了旧史记载讹误和前人考证之疏,同时考订该书体例、内容、流传及其史料价值。《隋唐嘉话》为刘餗所著,该书历代题名不同,论文对此进行辨析,分析其内容、特色及其史源学价值和校雠价值,并注重探讨了《资治通鉴》、《新唐书》等对该书资料的征引。《唐国史补》虽然篇幅不大,但著录涉及内容丰富。论文梳理李肇生平的相关资料,从政治史、典章制度史、经济史、人物史、风俗史等分析其史料价值。《封氏闻见记》是唐后期有影响的史料笔记,论文对《封氏闻见记》的内容从政治史、风俗、人物、地理等方面做了研读。对《封氏闻见记》在史料来源、补史价值、校勘价值等方面的史料价值做了总结,并于附录对《封氏闻见记校注》做了校勘补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