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对关怀与性别二者关系的探讨——基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的研究视角
【6h】

对关怀与性别二者关系的探讨——基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的研究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是后女性主义时代的产物

1.1 女性主义运动:前女性主义走向后女性主义的现实动力

1.2 后现代主义:后女性主义伦理学的理论基础

1.3 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后女性主义伦理学的理论精华

第二章 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的理论内涵

2.1 关怀: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的理论核心

2.2 女性主义: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的分析方法

2.3 德性伦理学: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的新指向

第三章 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中“关怀”与“性别”的关系

3.1 传统伦理学二元结构中的“性别盲视”

3.2 关怀伦理学中女性与关怀的专属倾向

3.3 超越“性别”的关怀

第四章 超越“性别”的关怀路径及价值向度

4.1 正义中的移情:关怀与正义的创造性张力

4.2 关注弱势群体:关怀伦理学的价值向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植根于后工业社会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实现了从一元走向多元、从主流走向边缘、从绝对走向相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同时,它又是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的理论产物,借助女性主义的性别研究方法,融合20世纪八九十年代心理学领域关于道德发展水平研究的理论成果,建构起一套既包含子女性主义伦理学之中又具有独特理论视角的完备理论体系。本论文正是基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的三大构成元素(女性主义、关怀理论、伦理学),重点探讨关怀与性别的关系和实现社会关怀的理论路径。
   性别的存在是客观事实,伦理学的存在却是主观事实。西方哲学从古典到近代再到现代,伦理学的发展也经历了从早期的目的论伦理学到近代的契约主义伦理学,再到现代的规范主义伦理学,这一系列所谓的主流伦理学都默认理性、原则、本质等的主体地位,而将感性、情境、直觉置于边缘,并且将前者与男性相连,后者与女性相连。女性主义伦理学猛烈抨击这种追崇根深蒂固的社会性别的传统伦理学,力图消除自然与社会、公共领域与自然领域的二元结构障碍。可以说,“关怀”是作为理论的切入点植入在女性主义伦理学之中。所以,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的理论任务首先是证明女性所重视的经验主义、非理性主义等在人的思维领域、道德领域的重要作用,以此来抗衡传统伦理学认可的与男性相关的正义伦理,然而这也随即陷入性别专属的泥沼,因为这恰恰表明女性主义伦理学家承认了二元结构的存在。为了走出“妇女道德边境”,超越性别、共享关怀与正义的观点随即出现,以J·C特朗托为代表的女性主义者将关怀理论引向了政治领域。不禁让我们发问:这是对性别问题的逃避,还是一种合理解决之径呢?如果承认超越性别,又如何实现性别平等下对差异性的关怀呢?生存于受既存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所约束的环境下,我们不得不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
   本论文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的理论概述,包括其时代背景、相关学术概念解释、理论形成过程和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第二部分重点分析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的理论内涵,包括“关怀”的意蕴、女性主义的性别研究方法和伦理学的流变,指出三者能够相互融合的连接点;第三部分探讨关怀的“性别”在不同时期、不同理论中的性质演变,从性别的差异,到性别的专属,再到性别的超越,引出平等与差异的问题;第四部分在承认超越性别的可行性的前提下,尝试用关怀与正义相结合的移情理论来实现性别的超越,并探索以此解决边缘群体的关怀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