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方志的变化与持续:徽州800-1800年间的发展》(节选)翻译项目报告
【6h】

《中国方志的变化与持续:徽州800-1800年间的发展》(节选)翻译项目报告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翻译项目背景

1.1 翻译项目来源

1.2 翻译项目的意义

1.3 报告结构

第二章 原文背景

2.1 原文版本

2.2 主要内容

2.3 关于作者

第三章 质量控制

3.1 翻译重难点问题

3.2 翻译理论与方法的选择与简述

第四章 总结

4.1 翻译项目中获得的经验教训

4.2 翻译项目中获得的启示

4.3 尚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论文是《中国方志的变化与持续:徽州800-1800年间的发展》第三章:中国明末清初时期的商业财富与农村赤贫(第105页至174页)的翻译实践报告。翻译字数约为4万字,论文涉及的部分约为22,000字,经检索没有同类译文。论文所选内容主要是关于中国明末清初时期的商业发展和农村贫困状况,描述了整个过渡时期的徽州历史概况。
  笔者选择此译文的目的是希望其对历史文献的信息互通和学术思想交流有一定的帮助,对国内历史学及与历史有关的跨学科研究者的学术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可以让更多的徽学研究者和历史爱好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明清历史。
  笔者在凯瑟琳娜·莱斯的文本类型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了在翻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针对翻译重难点,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和解决方案。原文属于信息型文本,特点是文字简朴、逻辑性强。在翻译过程中,笔者遇到了一些难点:词汇层面主要是专有名词和专业术语的翻译。笔者遵循了信息型文本翻译的“真实性”原则,力求找到准确的对等词。句法层面的难点是长难句的翻译,笔者灵活运用增译、省译、词性转换、语态转换、拆分换序等翻译方法,尽可能使译文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其次是篇章难点,原文属于信息型文本,译文也要尽可能保留学术类著作的风格,力求语言严谨,逻辑严密。
  本翻译报告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翻译项目背景;第二,原文主要内容和作者信息;第三,质量控制,这是文章的重点;第四,经验教训、启示及尚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此次翻译实践,笔者对翻译工作又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一名合格的译者必须具备认真严谨的态度,做好充分的译前准备和译后修改工作,还要注重知识的拓展和积累。此外,译文中难免还会有一些处理地不理想的地方,笔者的翻译实践水平也有待日后不断提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