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水浒传》中男性服饰的英译研究——以登特-杨父子的全译本为例
【6h】

《水浒传》中男性服饰的英译研究——以登特-杨父子的全译本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Acknowledgments

Abstract

摘要

Contents

A List of Tables and Figures

A List of Abbreviation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Study

1.2 Objective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3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Studies on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Shui Hu Zhuan

2.2 Studies on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Chinese Apparel and Accessory Culture

2.3 Summary

CHAPTER THREE METHODOLOGY

3.1 Definition of Chinese Apparel and Accessory

3.2 Classification of Male Chinese Apparel and Accessory

3.3 Data Collection

3.4 Research Procedures

3.4 Summary

CHAPTER FOUR RESULTS AND DISCUSSION

4.1 The Translation of Head-wear

4.1.1 Jin and Its Translation

4.1.2 Futou and Its Translation

4.1.3 Mao and Its Translation

4.1.4 Guan and Its Translation

4.1.5 Li and Its Translation

4.1.6 Mo’e and It Translation

4.2 The Translation of Clothes

4.2.1 Ao and Its Translation

4.2.2 Pao and Its Translation

4.2.3 Shan and Its Translation

4.3 The Translation of Waist-wear

4.3.1 Kua dai and Its Translation

4.3.2 Yaojin and Its Translation

4.3.3 Da bo and Its Translation

4.4 The Translation of Footwear

4.4.1 Lv and Its Translation

4.4.2 Xie and Its Translation

4.4.3 Xue and Its Translation

4.5 Summary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Summary of Major Findings

5.2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

5.3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References

Appendices

Publications

展开▼

摘要

服饰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对于中国古代而言,服饰具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因此它能体现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同时也能反映当时的历史文化以及社会等级制度。不同时代的小说都是当时历史文化的缩影,它忠实地记录了人类文化历程,为后世学者研究历史文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同时也是最早的章回体白话小说之一,在民间流传广泛。作者施耐庵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流利纯熟的白话为读者讲述了很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同时也塑造了众多独具个性、形象鲜明的英雄人物。书中所描写的人物服饰不仅反映了小说里的人物性格,同时也是小说中人物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为止,《水浒传》有四个英语全译本。其中,登特-杨父子译本成书最晚,内容最全,涵盖了一百二十回本《水浒传》中的全部内容,因此登特-杨父子译本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大成果之一,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
  本文研究登译《水浒传》中男性服饰的翻译,包括头饰、衣裳、腰饰和鞋履四个主要部分。对《水浒传》全书中144条词语(分316处描写)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登译《水浒传》服饰文化翻译的优缺点,并进一步分析登特-杨父子的翻译策略,及影响他们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研究发现,登特-杨父子译本存在两个主要问题:第一是服饰词汇用词前后不一致;第二是对中国服饰文化了解不够透彻导致诸多误译。毋庸置疑,在语言方面,登特-杨父子译本是流畅、诙谐的。而在服饰翻译方面,译者处理得比较随意,出现了不程度的误译和漏译等现象,这是登译本存在的不足之处,使得喜爱中国文学的目的语读者无法从中汲取更多的文化营养。分析发现,在翻译《水浒传》中服饰词汇时,登特-杨父子主要采取了归化的翻译策略。通过进一步分析得知,影响登特-杨父子翻译策略的因素包括源语文化的地位、译者的翻译目的、源语水平以及对源语文化的认同等。
  针对上述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尽量保持术语前后一致,这不仅有利于减轻目的语读者的阅读负担,也是对源语文化的尊重;2、源语文化词汇无法在目的语中找到对等词时,译者可以尝试异化策略中的音译法,并在其后加注;译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归化翻译策略,适当地释义、仿译、甚至改译;3、对于原作具有浓厚文化内涵的词汇应尽量保留,这类词汇与原著故事情节联系密切,对了解整个小说框架有着重要作用,译者可以用加注的方法使目的语读者了解其文化内涵;4、若原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文化障碍过多,译者可以根据其翻译的目的,对原作进行不同程度的省译,即提取符合其翻译目的的重要信息进行翻译。对于文化词汇的翻译,译者不能“望字生义”、“断句取义”,而应深究其文化内涵,可以通过音译、加注释等方法,适当、适度、适宜地翻译文化词汇。同时,中国译者和学者应重视文化词汇翻译,对于有明显中国特色的词汇应统一其翻译,这将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出去,也会是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有效途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