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群体性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6h】

群体性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绪论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1.2.2国内研究现状

1.2.3研究现状评述

1.3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研究思路

1.3.2研究方法

2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及处理方式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劳动争议

2.1.2群体性劳动争议

2.1.3群体性劳动争议的性质

2.2理论基础

2.2.1社会燃烧理论

2.2.2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2.2.3协同治理理论

2.3群体性劳动争议处置步骤及方法

2.3.1群体性劳动争议处置步骤

2.3.2企业处置群体性劳动争议方法

3北京市针对群体性劳动争议的处理实践

3.1北京市2008-2018年劳动争议情况介绍

3.1.1北京市2008-2018年劳动争议类案件处理状况

3.1.2北京市2008-2018年劳动争议人数

3.1.3北京市2008-2018年劳动争议原因

3.1.4北京市2008-2018年劳动争议案件处理方式分析及工会参与调解争议情况

3.1.5北京市2008-2018年劳动争议纠纷解决方式

3.2北京市群体性劳动争议处理机制

3.2.1劳动监察

3.2.2劳动争议协商

3.2.3劳动争议调解

3.2.4劳动争议仲裁

3.2.5劳动争议诉讼

3.2.6三方协商机制

3.3北京市群体性劳动争议形成的原因及分析

3.3.1社会变革因素

3.3.2企业管理因素

3.3.3社会心理因素

3.4北京市群体性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问题与思考

3.4.1北京市群体性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主要存在的问题

3.4.2北京市群体性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思考

4国外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借鉴

4.1美国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对我国的启示

4.2德国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对我国的启示

4.2.1类型化解决的思路

4.2.2法治化思路

4.2.3利益争议解决的当事人自治

4.2.4集体合同争议的解决

4.2.5劳动斗争

4.3日本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对我国的启示

4.3.1发挥集体合同对争议处理的作用

4.3.2以积极的劳动行政引导劳资和谐

4.3.3构建争议解决的多元手段

4.4英国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对我国的启示

4.5各国模式的对比分析

4.5.1制定宏观法律框架

4.5.2建构集体利益争议解决的法律制度

4.5.3融合社会力量参与争议的解决

5完善群体性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思路与建议

5.1采用多种调解手段协同治理

5.1.1全方位化解劳动用工风险

5.1.2以“柔性处理”为主,有效施展社会组织的才能

5.1.3合理处置大规模群体性劳资纠纷,引导劳动者理性维权

5.1.4党政牵头齐抓共管的模式

5.2群体性劳动争议的化解

5.2.1集体协商化解群体性劳动争议

5.2.2职代会化解群体性劳动争议

5.2.3劳、资、政三方协商化解群体性劳动争议

5.2.4劳动争议仲裁化解群体性劳动争议

6结论与展望

6.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和导师简介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张刚贺;

  • 作者单位

    北京化工大学;

  • 授予单位 北京化工大学;
  • 学科 公共管理(MPA)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薛长礼,崔明;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