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抗坏血酸对长期摄入亚硝胺污染腊肠大鼠肝脏保护作用的代谢组学研究
【6h】

抗坏血酸对长期摄入亚硝胺污染腊肠大鼠肝脏保护作用的代谢组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仪器与试剂

2.2 方法

2.3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血清生化、氧化—抗氧化指标检测结果

3.3 肝脏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

3.4 血清代谢组学结果

3.4.1 血清代谢组学总离子流色谱图

3.4.2 多元统计分析模型图

3.4.3 差异代谢物筛选和确定

第四章 讨论

4.1 一般状况分析

4.2 血清生化、抗氧化指标分析

4.3 肝脏组织形态学分析

4.4 血清代谢组学分析

4.5 小结

4.6 本研究不足之处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研究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对长期摄入亚硝胺污染腊肠的大鼠肝脏保护作用,利用血清代谢组学探索其保护机制,分析差异代谢产物,寻找、鉴定潜在代谢分子标志物。
  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135只,体重250±18.1g,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CON组)、腊肠喂养组1(S1组)、腊肠喂养组2(S2组)、抗坏血酸补充组1(S1+VC组)和抗坏血酸补充组2(S2+VC组)5组。采用饮水补充抗坏血酸,连续喂养25w,各组分别于第7、17、25w处理8只大鼠,收集血液和肝脏。分别进行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检测,肝脏组织形态学检查,同时采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血清代谢组学检测。
  结果: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发现,与CON组比较,S1、S2组的ALB水平下降,AST、ALT、ALP、TC均表现增高;而S1+VC、S2+VC组与相应的S1、S2组比较,ALB表现为上升,AST、ALP、TC表现为下降。血清抗氧化指标检测发现,与CON组相比,S1、S2组中TSOD活性降低,MDA水平升高;而S1+VC、S2+VC组与相应的S1、S2组相比,TSOD活性增加、MDA水平降低;腊肠组血清VC含量显著低于CON组,但VC补充组血清VC恢复至CON组水平,显著高于腊肠组。
  肝脏病理检查:同一时间点(第7w、17w、25w),肝脏病理改变从S1+VC组→S2+VC组→S1→S2逐渐明显,腊肠组肝脏损害随实验时间延长而加重,S2组肝炎、肝纤维化评分最高。
  血清代谢组学研究发现:(1)PCA得分图中4个实验组在第25w时与CON组有明显的区分;在OPLS-DA得分图中,4个实验组在第7、25w均能与CON组明显分离,并且S1与S1+VC、S2与S2+VC显著分离。(2)根据差异代谢物筛查的标准,在第7w时,与CON组相比,S1、S2两组大鼠血清中有7个代谢物显著上调、9个代谢物下调,以上代谢物在VC补充组中有逆转趋势;N-甲基-DL-丙氨酸在腊肠组中下调,在VC补充组中上调。S1+VC组与S1组相比,有1个代谢物上调、4个代谢物下调;S2+VC组与S2组相比,有1代谢物上调,2个代谢物下调。(3)在第25w时,与CON组相比,S1、S2两组大鼠血清8个代谢物上调、8个代谢物相对水平下调,以上代谢物在VC补充组中有逆转趋势;异亮氨酸在腊肠组中下调,在VC补充组中上调。S1+VC组与S1组相比,有3个代谢物显著上调、12个代谢物下调。S2+VC组与S2组相比,有4个代谢物显著上调、9个代谢物下调。
  结论:补充VC对长期摄入NDMA超标腊肠所致的大鼠肝脏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VC能够通过改善抗氧化体系、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等途径发挥保护作用。异亮氨酸可能是其在机体发挥保护作用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