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伊萨克·迪内森作品中的异国形象
【6h】

伊萨克·迪内森作品中的异国形象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etero-images

1.1 Carefree Image of the Black

1.2 Primitive Image of the Black

1.3 Aristocratic Images of the Black and the Arab

1.4 Exiled Images of the Jew

1.5 Ignorant Image of the White

Chapter Two The Origin and the Creation Process of Hetero-image

2.1 Valorizing the Other

2.2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Hetero-images and Dinesen’s Point of View

2.2.1Influence from Father’s family

2.2.2Influence from Mother’s Family and Life Experiences

2.2.3 Influence from the Writer’s Age

2.3 The Creation Process of Hetero-image

Chapter Three Isak Dinsen’s Idea about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Blank Pages in the Text

3.1 Introduction

3.2 Dinesen’s Idea about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3.3“Blank pages”in Her Texts

Conclusion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本文旨在利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丹麦作家伊萨克·迪内森(1885-1962)作品中的异国形象。异国形象是形象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这种形象并非异国现实的复制,而是形象塑造者根据自己的欲求和理解创造出来的。所以形象学重在对话语的理解而非对现实社会认识。女作家迪内森曾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她的作品以艺术家的想象,细腻的笔触,含蓄隐喻的表达,构建了一个不同国别和种族的人民互相接触交流的地带。
  文章重点分析迪内森作品中的非洲人、阿拉伯人、犹太人和英国人,旨在揭示异国形象的特征,通过研究形象塑造者所从属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结合迪内森塑造异国形象的规律,最后探究迪内森对跨文化交际的独特见解。文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章节。
  第一章是全文的分析依据,结合欧洲文化中的异国形象,归纳和总结了作品中异国形象的特征。迪内森在作品中既展示了非洲黑人自由无虑的一面,也展现了缺少现代文明理性的原始形象;黑人和阿拉伯人在作家的眼中也拥有贵族的特质;被流放的犹太人通过重拾信仰找到真实的自己;欧洲人尤其是英国人在殖民时代显得自大无知。
  第二章主要考察了异国形象与自我形象之间的关联。作者在家庭环境中形成的个人观念,以及在个人经历中所获得的认识,都从各方面影响了异国形象的塑造。对工业革命之前的时代怀有深深眷念的迪内森将个人的怀旧情结投射到异国形象塑造中,呈现出乌托邦式的文化幻想,充满了神秘气息。
  第三章分析了迪内森通过将异国形象重塑为异于同时代的文化幻象,来批判自身文化对他者文化的偏见。并且以这种文本中的文化幻想来展示迪内森对于跨文化交际的个人理想,即相互依赖和谐共存。但是迪内森的批判往往以“留白”的形式出现在作品中,让读者难以察觉。同时迪内森的个人偏见也使她无法摆脱意识形态的束缚。
  总之,迪内森对异国形象的塑造包含着想象和虚构,传达了她个人宽阔的文化视野。虽然她的个人偏见也包含在其中,但是在当代社会多元化成分急需文化定位的情况下,对他者的文化偏见往往成为加剧冲突的根结,而迪内森的去除偏见,依赖共存的跨文化交际思想为此提供了解决途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