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互文性研究与文学文本中互文标记的翻译
【6h】

互文性研究与文学文本中互文标记的翻译

代理获取

目录

目录

中文摘要

正文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展开▼

摘要

互文性这一概念是法国后结构主义理论家克里斯蒂娃提出来的,其基本内涵是每一个文本都是由其它文本拼贴而成的马赛克图,每一文本都是对其它文本的吸收与转化。互文性理论实际上是关于文本间关联的理论。他强调,文本之间相互指涉,彼此关联,形成一个无限开阔的文本网络。任何文本的建构和解读都要依赖于其他文本。文学文本也不例外。互文性的这一特点不仅为翻译理论打开了新的思路,更对翻译实践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在互文性理论看来,文学文本中往往存在一些字、词、句等成分,他们可以将这文本与其他文本联系起来。这种连接文本的成分就是互文标记。通常他们来自某一特定的文化圈,往往不为处于另一文化体系中的人们所知晓,成为语际转换中的“超语言因素”和理解与交际的障碍。因此互文标记的翻译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著名作家张洁的小说《沉重的翅膀》是一部优秀的当代文学作品。小说中含有大量体现民族文化内涵和政治特色及时代气息的互文标记。由于中俄两国间存在语言和文化差异,他们往往成为跨语言交际中的障碍,是文学翻译急需解决的难题。本文从互文性理论入手,以《沉重的翅膀》作为研究的个案,首先对语言层上的互文标记(即微观互文)进行文化分类,然后对所选译例进行详尽的分析,旨在归纳出文学文本中互文标记的翻译策略和方法。鉴于文学作品的特点,我们认为对于互文标记的处理,异化策略最能有助于保存原文的“异国情调”,让译文读者体会到另一文化圈内的互文性联想,扩大他们的文化视野,促进跨文化交流。直译、直译加注是传达互文标记字面意思、保留民族文化信息最有效的手段,意译、文化替代则是补偿其意义流失的有效手段。同时进一步证明了互文性研究、互文标记的准确识别和恰当翻译对提高翻译质量和传递原文的文化内涵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包括引言、正文、结论,正文部分主要分为三章。引言部分概括描述了目前互文性理论与文学翻译研究的现状,以及本论文研究目的,研究任务,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结构等。第一章,主要叙述互文性理论的起源,形成与发展以及互文性理论对翻译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并阐述了互文标记的基本概念和类型。第二章,首先从文化的角度对《沉重的翅膀》中的互文标记进行分类,指出他们可以反映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研究译者在翻译实践中是否识别出具有文化内涵的互文标记,追溯到他们的“源文本”,以及其采用的翻译手段是否可以忠实地再现原文的“原汁原味”第三章,对《沉重的翅膀》中互文标记的译文做了粗浅的归纳与总结,得出一些具体的翻译策略与方法,旨在为译者的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对译者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论部分再次强调互文性理论拓宽了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思路,为译者进行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翻译互文标记更倾向于使用异化策略,直译和直译加注释是保留互文标记文化信息和形象的有效手段,而意译与文化替代往往是补偿互文标记意义流失的手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