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宫颈癌与p53基因SNP的关联性分析
【6h】

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宫颈癌与p53基因SNP的关联性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纳入研究的患者一般资料情况

2.2 纳入研究的患者肿瘤临床分期以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

2.3 纳入研究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情况

2.4 纳入研究的危险因素与宫颈癌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宫颈癌与p53基因SNP的关联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文献质量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Meta分析结果

2.3 发表性偏倚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宫颈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进展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本文从以下两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 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宫颈癌也是妇科生殖系统中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调查显示,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仅次于乳腺癌。血行转移途径和淋巴道途径是恶性肿瘤常见的二种转移途径。宫颈癌的淋巴转移情况与宫颈癌的预后密切相关。宫颈癌的淋巴转移,已成为宫颈癌患者预后情况的重要独立预测指标。宫颈癌的盆腔淋巴结转移和宫颈癌的预后有较为明确的关系。科学地判定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对于宫颈癌患者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合理选择手术范围以及对提高宫颈癌患者生存情况和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的:
  1.了解宫颈癌患者出现盆腔淋巴结转移最常见的部位
  2.分析宫颈癌患者出现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3.探索宫颈癌患者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337例已行宫颈癌手术治疗住院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行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数据,探索影响女性宫颈癌患者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1.宫颈癌患者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时,闭孔区淋巴结是最常见转移的淋巴结部位;
  2.肿瘤大小、临床分期、肿瘤宫旁浸润情况、肿瘤浸润深度、脉管癌栓情况及年龄因素是宫颈癌患者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3.肿瘤大小(OR=4.316,P=0.001)、肿瘤浸润深度(OR=3.464,P=0.004)、肿瘤宫旁浸润情况(OR=8.507,P=0.004)以及脉管癌栓情况(OR=6.167,P<0.001)是宫颈癌患者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肿瘤大小≥4cm、肿瘤浸润深度≥2/3、宫旁浸润阳性和脉管癌栓阳性的患者,容易发生宫颈癌的盆腔淋巴结转移。
  第二部分 宫颈癌与p53基因SNP的关联性分析
  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仅次于乳腺癌。p53基因,是目前发现的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一种抑癌基因,其在DNA合成修复、细胞周期调控以及基因组的完整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所在的第4外显子控制着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目前认为p53第4外显子第72密码子的基因多态性,可能是女性易患宫颈癌的一个重要基因遗传因素。对p53基因第4外显子第72密码子G/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宫颈癌发病之间的遗传易感性报道进行研究,发现在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种之间的报道结果并不完全一致,有的研究指出二者之间无相关性。本研究通过对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p53基因第4外显子第72密码子G/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女性宫颈癌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综合评价p53基因第4外显子第72密码子G/C单核苷酸多态性是否与中国女性宫颈癌的发病有关。
  目的:
  综合评价中国女性p53基因第4外显子第72密码子G/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女性宫颈癌的遗传关联性
  方法:
  收集国内外关于p53基因第4外显子第72密码子G/C单核苷酸多态性和中国女性宫颈癌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相关数据进行系统评价,综合评价p53基因第4外显子第72密码子G/C单核氨酸多态性与中国女性宫颈癌发病的相关性
  结果:
  共纳入9个关于p53基因第4外显子第72密码子G/C多态性与中国女性宫颈癌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共包括宫颈癌患者1116例及对照组771例。Meta分析提示:等位基因G引起中国女性宫颈癌发病风险与等位基因C相当[OR=1.15,95%CI(0.791.67)](P>0.05)。
  结论:
  目前尚未发现p53基因第4外显子72密码子G/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女性宫颈癌的发病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