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颠覆的艺术:论艾丽斯·沃克《紫色》的叙事结构和叙事声音
【6h】

颠覆的艺术:论艾丽斯·沃克《紫色》的叙事结构和叙事声音

代理获取

摘要

《紫色》是当代杰出的黑人女性作家艾丽斯·沃克(1944-)的代表作。小说描述了一位美国南方黑人妇女西丽在深受种族主义和男性主义至上的双重压迫下,通过姐妹们的帮助奋起反抗,完成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追求自由平等的心路历程。自1982年问世以来这部小说得到了众多读者和评论家的赞誉,但与此同时也遭到不少男性读者—尤其是黑人男性—的指责与抗议。 尽管如此,1983年《紫色》仍获得了普利策奖、全国图书奖和全国书评界奖三项大奖,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部作品。 本文以苏珊·兰瑟和伊莱恩·肖瓦尔特所领军的女性主义叙事学为理论依据,对《紫色》的叙事结构和叙事声音进行梳理和分析,旨在探讨这部黑人女性小说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美学意蕴。从文本结构形式看,《紫色》构建了独特的“百衲被”主题模式:破碎—缝合—完整。艾丽斯·沃克运用了书信体叙述形式、固定式内聚焦及第一人称叙述手法,从而揭示了黑人妇女在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双重压迫下的破碎的生存状态。从故事内容层面上来分析,《紫色》成功地建立了个人化的叙述声音:西丽的书信追溯了她争取开口说话的过程—从无声的反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由于所受教育的程度、性格、生活经历的不同,妹妹耐蒂的声音塑造明显不同于西丽。尽管最初也是被父权主义声音所压制,但良好的教育和经历使耐蒂写书信时能自如使用标准英语,独立表达自己的观点,她成为新一代黑人女性声音的代表。除去对女性声音的塑造,小说通过安排黑人男性阿尔伯特的巨大转变这一情节,传达了艾丽斯·沃克对黑人男性的关注和人类社会多元共存、平等和谐、共同繁荣的思想。《紫色》以文学探索生存意义的执著写作改变了美国黑人文学的边缘地位,它已经成为当代黑人女性文学的光辉典范,引领着黑人种族文化步入开放的未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