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隋书·经籍志》研究
【6h】

《隋书·经籍志》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隋书·经籍志》(下简称《隋志》)是继《汉书·艺文志》(下简称《汉志》)後的第二部史志目录,也是我国现存的较爲系统的综合性图书分类目录之一。在我国目录学发展史上,《隋志》起着承前启後、推陈出新的重大作用。
   本文分上下两编,上编从目录学、学术史角度对《隋志》进行研究探讨。
   在目录学方面,首先界定《隋志》的性质。通过与《汉志》编纂过程的比较,得出《隋志》是敕修合撰的史志目录的结论;通过、《隋志》着录内容的具体分析,提出《隋志》具有版本目录性质的观点;通过《隋志》编纂所据书目,提出《隋志》旣是藏书目录,又是知见目录的观点。其次,、《隋志》的编纂体例进行研究探讨。重点分析了《隋志》的着录项目和编纂体例,探讨了《隋志》着录篇、卷数的意义及书名项着录规则,梳理了附注项类型,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隋志》的编纂目的、原则、方法和着录方式等。第三,评价《隋志》的目录学价值。一是促进目录学成爲独立的学科,二是确立了四部分类法体系,三是爲後世古籍整理提供重要綫索。
   在学术史方面,首先,在分析《隋志》总序、大序的基础上,归纳出《隋志》的学术思想,主要有哲学思想、尚古思想、文献学史思想、史学思想、子学思想和文学思想。
   其次,通过《汉志》与《隋志》各类小序以及所着录书籍的比较,详细论述了各学科自汉至隋的发展历史,探讨《隋志》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
   如经学方面在、各经的产生、授受源流、作用等进行详细论述的基础上,通过《汉志》与《隋志》着录之书的、比,可以看出汉以後今文经与古文经学的发展,解经着作的繁盛、出现新的着作方式,谶纬之学的兴盛与衰落,经学研究细微化的发展趋势。
   史学方面,通过、各类史书概念的界定,阐述其产生、发展的历程,并通过所着录之书反映了自汉以後史学家注重、历史兴衰的总结,注重、原始史料的搜集整理,注重、人物品评,、地理山川的关注等学科发展趋势。
   子学方面,《隋志》、诸子之学的产生、渊源、作用进行了论述,通过《汉志》与《隋志》着录之书的、比,可以看出先秦诸子儒家由盛到衰,道家长足发展,其他诸子之学式微,杂家演变爲杂类,重视小说等发展趋势;兵家除了出现新的兵书之外,、古兵书的注解及重实战经验兵书繁盛;出现新的艺术门类,如博弈类、投掷类游戏及食经、食谱、香方等;天文历法算学等得到长足发展,行星天文学方面出现关於天体宇宙、恒星、行星、天文杂占、天文总论、天文图等着作,尤其婆罗门天文书传入中国,说明中外天文学的交流渐趋密切;占星术方面,出现星占、七曜占、海中占星、杂星占和星宿占、风雨云气占、占星图、图纬占等着作;历法天文学方面,除各朝各代皆有历法之外,还出现治历理论、漏刻之作;算学方面,除出现古代算经的注解之作、新的算经不断涌现之外,婆罗门算经在中国亦有传播;阴阳五行极爲繁盛,出现大量术数之作,除《汉志》所有的太一、遯甲、九宫、风角、蓍龟、形法、梦占、体占、灾祥、请祷之外,还有鸟情、元辰禄命、逆刺、五行历记、咒禁、相术等等;医学在医学理论、方剂、临床、药物、兽医、长生术、美容保健等方面都取得极大发展:医学理论方面,关於脉学、鍼灸学的着作层出不穷;方剂学方面,出现各种单方、复方;临床医学方面,内科、外科、骨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等都有所发展;药物学方面,不仅出现大量药物学专着,而且还出现了辨别药性、药物加工、采集、种植等方面的专着;兽医学方面,出现治疗马、牛、驼、骡等家畜的专着及图谱着作;长生术方面,最突出的是出现大量服食着作,还有养生、房中着作;另外还出现专论美容保健的专着。
   文学方面,从《汉志》的屈原之赋发展到《隋志》的楚辞类,楚辞得到长足发展,、《楚辞》的研究呈现多様化发展趋势,出现辑注类、考据类、评论类、音义类研究着作;汉以後,文集繁盛,出现大量别集、总集着作,《隋志》、其产生、编纂进行论述,通过所着录书籍可以看出汉以後出现了文学世家、兴起了文学品评之风、出现了多种文体的创作、诗赋作品繁荣发展等。
   虽然,《隋志》在目录学发展中起到承前启後的重大作用,概括总结了唐以前的学术史,但《隋志》自身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其中突出的是其着录、分类、序次、收录范围等方面存在不妥之处,本文下编以中华书局1973年点校本《隋志》爲底本,通过与宋刻本及元刻本《隋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日本国见在书目》、《宋史·艺文志》、《崇文总目》、《直斋书录解题》、《郡斋读书志》及《後志》、《通志·艺文略》、《补汉书艺文志》、《补三国艺文志》、《补晋书艺文志》等诸多书目的校读,在吸收前人如章宗源、姚振宗、钱大昕等校勘成果的基础上,、《隋志》在着录、分类、序次、收录范围等方面的不当之处一一进行梳理,从而爲後人研读《隋志》提供便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