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文化人类视域下《周易》时间哲学的现象学阐释
【6h】

文化人类视域下《周易》时间哲学的现象学阐释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一节 为何要讨论《周易》的时间问题

第二节 《周易》时间问题的研究现状

(1)从中国哲学角度讨论《周易》时间问题

(2)从历史角度讨论《周易》时间问题

(3)从西方现代思想角度解读《周易》时间问题

(4)从“时—空”观角度解读《周易》时间问题

(5)从当代价值角度解读《周易》时间问题

第三节 本文的基本架构

第一章 原始生存实践中的时间缘起

第一节 作为背景视域的人类学

(1)“非特定化”的人

(2)作为具体方法的结构人类学

第二节 原始生活经验中的时间萌芽

(1)劳动——“时—度”的领悟

(2)原始宗教——宗教实践中的“时-幾”

(3)原始战争——“时-势”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章 《周易》古经中的时间结构

第一节 原始宗教中的卜筮——由卜至筮的演化逻辑

第二节 数字卦

第三节 “二元分化”的阴阳结构

(1)边界规定性

(2)不稳定性

第四节 八卦结构

第五节 六十四卦结构

(1)时位关系

(2)十二辟卦

第六节 小结

第三章 《易传》中的时间哲学

第一节 时变——时间哲学的总原则

第二节 时幾——《周易》时间哲学的哲理核心

第三节 时中即道——时间哲学的至高境界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现象学视域下的《周易》时间观念

第一节 此在与时间性

(1)在-世界-之中-存在(In-der-Welt-sein)

(2)时间性的“绽出(ekstase)”

(3)作为源始时间的瞬间(Augenblick)

第二节 形式显示(die formale Anzeige)所揭示的方法蕴意

(1)“姿态关联”与构成化

(2)事实生命的“时间晕(zeithof)”

第三节 原始生存境域中的时间领会

(1)时-度——对于世界与时间的最初领会

(2)时-幾——对于“瞬间”的把握

(3)时势——构成化的时间势态

第四节 《周易》结构中的时间理解

(1)筮占中的时间“在场(Anwesenheit)”

(2)“二极达中”的阴阳时间境域

(3)“时中”——在世存在的境界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以“时间观念”作为核心论题,以文化人类学作为基本视角,再借助现象学的思路,探讨中国时间观念的缘起,以及如何在《周易》经、传中留存,并最终发展出中国特有的时间哲学。
  时间是哲学的核心论题之一,东西方哲学的分野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对于时间的不同理解。中国哲学所蕴藏的智慧,是时间的智慧,《周易》古经的结构便是此时间哲学最重要的载体,《易传》则是对时间哲学的高度总结。
  之所以选择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即认为人首先是作为人类学的经验性对象,无论哲学以何种深刻的理论化形式呈现,溯其源头,哲学中的基本观念是在原始的生存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文化人类学的视角,便为理解时间观念的缘起提供了重要的背景。
  在劳动、宗教、战争三种最基本的原始生存实践中,人类对时间有了最源初的领会,这种领会并非将时间进行概念化的抽象,而是在生存境域中直观而具体地理解时间。中国哲学对于时间的源始领会没有走向抽象的概念化,是因为《周易》古经的结构高度模拟了世界结构的运行,使得通过它能够保持源始、动态的时间领会。
  《易传》便是通过《周易》古经的结构,才得以在源始的时间领会的基础上发展出深刻的时间哲学。“时中”是《周易》时间哲学的至高境界,是中国哲学中最高观念“道”的时间化表达,“时中”即“道”,即是在具体的生存境域中始终保持适宜的分寸,这种不离具体境域的哲学运思,无法通过概念化的思维得到真正的理解。
  现象学作为西方哲学概念化传统的歧出,以“朝向事实本身”的姿态重返具体的生存境域之中,为诠释中国哲学提供了更为贴合的现代哲学语境,本文最后试图在此语境中探索理解《周易》时间哲学的可能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