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父母管教方式与农村青少年自杀行为关系研究
【6h】

父母管教方式与农村青少年自杀行为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1.年轻人群的自杀率和自杀特征

2.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

3.父母管教方式

4.管教方式与青少年健康

5.研究目的

1.研究对象

2.纳入标准

3.调查方法

4.调查工具

5 质量控制

6 数据处理和分析

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父母管教方式量表信效度评价

3.青少年自杀行为情况

4.中国父母管教方式情况

5.父母管教方式与自杀行为关系

讨论

1.父母管教方式量表的评价

2.青少年自杀行为情况

3.父母管教方式情况

4.父母管教方式与自杀行为

1.研究结论

2.预防建议

1.优势

2.局限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1.研究背景
  自杀是日益受到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全球的自杀率是11.4/10万,是15-29年轻人群的第二死亡原因,中国的自杀人数约占世界的22%。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自杀行为可分为自杀死亡、自杀未遂、自杀准备、自杀计划、自杀意念。青少年的自杀行为引起了广泛关注,虽然在10-14岁青少年中发生自杀死亡较为少见,但是自杀行为发生的频率在青少年阶段显著增长,且青少年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是自杀死亡的危险因素。不同国家中青少年的自杀率变化和自杀方式都存在各自的特点。早期识别和筛查青少年自杀危险因素对预防青少年发生严重的自杀行为至关重要。目前对青少年自杀行为的相关因素调查大多来自于使用问卷的现况调查以及以医院为基础的随访调查。青少年自杀行为发生率存在性别、年龄上的差异,青少年自杀行为可能与精神障碍、情绪问题以及危害健康的行为相关。
  父母管教方式是指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对待孩子的固有行为模式和行为倾向,有许多家长都采取了严格的纪律对孩子进行惩戒教育。父母管教方式的选择可能和父母以及孩子自身都存在关系,且父母严厉管教方式与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情绪问题相关。目前我国关于父母管教方式对孩子自杀行为的研究较少,尤其是缺乏基于较大样本量对这一关系进行分析。本研究利用山东省农村地区八所学校获得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将对青少年自杀行为预防措施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2.研究目的
  2.1探究青少年父母管教方式的特点以及对父母管教方式量表进行信效度评价;
  2.2探究农村青少年自杀行为的人口学特征和心理学特征;
  2.3分别探究父亲和母亲管教方式对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影响。
  3.研究方法
  3.1研究对象
  本研究于2015年11-12月在山东省邹城市、阳谷县和利津县开展。每个县(市)选取两到三所学校进行调查。最终这三个地区共调查了八所中学,包括了五所初中和三所高中,调查对象来自这八所高中的初一至高二的在校学生。五所初中的所有初一学生以及三所高中的所有高一学生均接受调查,初二、初三、高二的学生则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整群随机抽样。目标班级中的所有学生都接受调查。在调查开始之前,取得了学校相关人员和目标班级学生的知情同意。
  3.2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青少年健康与行为问卷收集资料,采取了问卷自填的方式进行调查。学生在开始回答问卷前,接受过问卷使用培训且具有公共卫生背景的工作者会使用统一的引导语,告知被调查者需要认真阅读问卷开头的引导语并说明这是一个匿名调查,以保证问卷回答的准确性。问卷调查在常规上课时间进行,完成问卷平均需要四十五分钟。本研究取得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伦理委员会和目标学校相关人员的同意。阳谷县调查结束两周后,分别在阳谷县初一、初二、高一、高二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两个班进行重测调查,最后共有8个班进行重测,纳入统计分析的共有490人。
  研究内容:青少年健康与行为问卷共包括七个部分,分别是一般健康状况、青春期发育状况、日常活动和健康行为、性格和情绪、社会支持和家庭状况、生活应激事件、社区环境。本次分析中包括了基本信息(性别、出生年月、家庭经济状况、父母亲的教育水平、吸烟、饮酒情况)、心理状况(绝望、情绪和行为问题)、自杀行为(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以及父母严厉管教方式。
  3.3统计分析
  使用SPSS18.0和AMO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比较分析使用分类变量采用t检验、x2检验或者Fisher精确概率法;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以及多因素分析,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父母严厉管教方式与自杀行为之间的关系。
  4.研究结果
  4.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目标班级中的调查人数为12301,最终共有11836个学生参与了调查,应答率为96.22%。11836份问卷中其中5份为空白问卷,最终有11831份问卷纳入统计分析,其中男性共6018(50.9%)。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14.97±1.46。父亲和母亲的教育水平多集中在初中,比例分别是54.4%和46.9%,但是母亲在小学或以下教育水平的比例要高于父亲,而父亲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要高于母亲。大部分孩子的自我评定的家庭经济情况都处于一般(68.5%)。
  4.2父母管教方式量表信效度评价
  分别对父亲和母亲管教方式量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法,以特征值>1进行因子提取,两个量表都提取了5个公因子,分别是体罚、敌意、缺乏照料、专制、忽略。
  分别对父亲和母亲管教方式量表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父亲和母亲管教方式量表的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中,拟合优度指数(GFI)、调整的拟合优度指数(AGFI)、规范拟合指数(NFI)、不规范拟合指数(NNFI)、比较拟合指数(CFI)、增值拟合指数(IFI)均在0.9以上,RMSEA在父亲管教方式量表中是0.060,在母亲中是0.066。
  分别对父亲和母亲管教方式进行调查的管教方式量表进行信度检验。父亲管教方式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是0.847,分半信度系数是0.683,重测信度系数是0.652。母亲管教方式Cronbach'sα系数的是0.845,分半相关系数是0.704,重测信度为0.637。
  4.3青少年自杀行为情况
  报告终生曾有自杀意念的学生数有2400(20.3%),自杀计划者1131(9.6%),自杀未遂者461(3.9%)人。青少年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中,女性报告率均高于男性,16岁年龄组的自杀意念报告率最高(25.2%),17岁年龄组的自杀计划报告率最高(11.7%),15岁年龄组的自杀未遂报告率最高(4.7%)。情绪与行为问题得分最高组的报告率均高于其他组,绝望得分越高报告率越大,吸烟、饮酒的报告率高,且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女性(OR=1.43,95%CI:1.31-1.57)、年龄大于等于15岁(OR=3.30,95%CI:2.41-4.53)、吸烟(OR=2.42,95%CI:2.19-2.67)、饮酒(OR=2.43,95%CI:2.22-2.67)、内向性问题(OR=7.69,95%CI:6.82-8.67)、外向性问题(OR=6.23,95%CI:5.53-7.02)、绝望(OR=2.61,95%CI:2.33-2.91)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女性(OR=1.22,95%CI:1.08-1.38)、年龄大于等于15岁(OR=2.21,95%CI:1.49-3.27)、吸烟(OR=2.63,95%CI:2.31-2.99)、饮酒(OR=2.39,95%CI:.11-2.71)、内向性问题(OR=7.18,95%CI:6.08-8.48)、外向性问题(OR=6.86,95%CI:5.81-8.11)、绝望(OR=3.19,95%CI:2.75-3.71)是自杀计划的危险因素;女性(OR=1.34,95%CI:1.11-1.62)、年龄大于等于15岁(OR=2.38,95%CI:1.28-4.45)、吸烟(OR=2.87,95%CI:2.37-3.47)、饮酒(OR=2.70,95%CI:2.23-3.27)、内向性问题(OR=6.81,95%CI:5.29-8.75)、外向性问题(OR=6.48,95%CI:5.04-8.33)、绝望(OR=3.04,95%CI:2.41-3.82)是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
  4.4中国父母管教方式情况
  父亲管教方式量表总得分为32.13±8.82,母亲管教方式量表总得分为31.75±8.73。除了母亲对孩子的缺乏管教不具有男女差异外,其他维度以及总分在两个量表中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孩各个分量表得分以及总分均高于女孩。
  4.5父母管教方式与自杀行为关系
  多因素分析发现,父亲严重严厉管教方式与自杀意念(OR=1.57,95%CI:1.39-1.78)、自杀计划(OR=2.00,95%CI:1.70-2.35)和自杀未遂(OR=2.23,95%CI:1.74-2.86)相关;母亲中等(OR=1.15,95%CI:1.02-1.30)、严重严厉管教方式(OR=1.16,95%CI:1.43-1.86)与自杀意念相关,母亲严重严厉管教方式与自杀计划(OR=1.97,95%CI:1.67-2.33)、自杀未遂(OR=1.95,95%CI:1.51-2.50)相关。
  父母管教方式与自杀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中发现,(1)父母管教方式直接对自杀行为起作用;(2)行为和情绪问题在父母管教方式对自杀行为影响中起调节作用,父母严厉管教方式会增加发生行为和情绪问题,情绪和行为问题会直接对自杀行为发生作用,也会通过物质滥用间接对自杀行为发挥作用;(3)物质滥用受到父母管教方式以及情绪和行为问题影响,直接对自杀行为起作用。
  5.结论和建议
  5.1研究结论
  (1)父母严厉管教方式量表可分为体罚、敌意、缺乏照料、专制、忽略五个因子,总量表信效度较好。
  (2)相对于女孩,男孩更容易受到父母的严厉管教。父母各自的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状况不同,采用严厉管教方式总分存在差异。
  (3)青少年的自杀行为与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内向性和外向性问题以及绝望相关;父亲严重严厉管教方式与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相关;母亲中等、严重严厉管教方式与自杀意念相关,母亲严重严厉管教方式与自杀计划、自杀未遂相关。
  (4)父母严厉管教方式和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问题与物质滥用成正相关,严厉管教方式对青少年自杀行为起直接作用,也通过情绪和行为问题以及物质滥用的中介效应对自杀行为起作用。
  5.2预防建议
  (1)提高父母对管教方式的认识,避免采取体罚、口头责备等严厉管教方式。
  (2)青春期的自杀行为应当受到重视,切实关注孩子的心理和情绪问题。
  (3)重视受到严重严厉管教方式孩子的精神和行为健康,对他们给与更多的关注和社会支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