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6h】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论文的研究背景

2.论文的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新意

1.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论文的研究新意

一.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先秦诸子学派对王阳明的影响

1.儒家知行观对王阳明的影响

2.道家知行观对王阳明的影响

3.法家知行观对王阳明的影响

4.墨家知行观对王阳明的影响

(二)宋代程朱学派对王阳明的影响

1.二程知行观对王阳明的影响

2.朱熹知行观对王阳明的影响

二.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知行合一的理论基础——心即理

1.心与理的内涵

2.心与理的关系

3.心与物的关系

1.良知的本体涵义

2.何谓致良知

(三)知行合一的道德目标——成圣

1.心之良知是谓圣

2.个个心中有仲尼

3.其心纯乎天理

1.立志为学

2.事上磨炼

3.省察克治

4.躬身践行

三.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的历史评价及其当代启示

(一)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的历史评价

1.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的学术价值

2.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的社会影响

3.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的理论局限

(二)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的当代启示

1.以知导行,提升行为者的道德认知能力

2.知而必行,强化行为者的道德实践能力

3.行而后知,培育行为者的道德反思能力

4.知行合一,提高行为者的道德升华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大幅度动摇了人们原本的理想追求,造成了社会个体道德观念的迷失,引起了道德领域中一系列的变化和冲突,这十分不利于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及其发展实践。王阳明在批判和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他主张实学真行、学以致用,反对离行言知、空谈悬思,为我们解决道德领域“知”与“行”相脱节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其“知行合一”思想对于我国当下的社会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对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通过探究先秦诸子学派的知行观以及宋代程朱学派的知行观,来阐述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思想的理论渊源。在探究先秦诸子学派的知行观时具体以儒家的孔孟荀、道家的老庄、法家韩非子以及墨家墨子有关对“知”、“行”的思考为代表进行论述,而宋代程朱学派的知行观则主要以程颢、程颐和朱熹的知行观为表述对象。第二个方面通过探究王阳明所提的“心即理”、“致良知”和“成圣”三个主张来具体阐述其“知行合一”思想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提出“知行合一”的四条实现路径,即“立志为学”、“事上磨炼”、“省察克治”和“躬身践行”。第三个方面,首先从学术价值、社会影响及理论局限三个角度对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做出历史评价,然后将“知行合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实践相结合,为当代社会道德建设的发展建言献策。不同于大多学者对“知”与“行”两个概念的直接研究,本文从王阳明心学思想的整体出发,通过探究王阳明“心即理”、“致良知”和“成圣”的思想主张,具体阐释和表达了“知行合一”的内涵,将王阳明提出的“理”、“心”、“知”与“行”这些形而上的概念之间的关联明确地表述了出来。此外,针对当下我国社会道德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又以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为指导提出了四点建议:首先要以知导行,提升行为者的道德认知能力;其次应知而必行,强化行为者的道德实践能力;再次要行而后知,培育行为者的道德反思能力;最后要做到知行合一,提高行为者的道德升华能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